GV60上海冬季能耗测试

小孙CAB 捷尼赛思GV60
0浏览/2023-12-05 13:46/发布于 上海
+关注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驾驶技术不用怀疑,属于特别好的那种,而且非常稳定,注重细节,测试能耗有很多优点:
1不枯燥乏味
2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3想知道现实生活中能耗表现
4有成就感,能耗成就看得见,可以分享学习交流
5对车好,不急加速急减速,对电池和各种零件都好
6对乘客和自己都更安全
车型是四驱低配,318马力版本。
提车时捷尼赛思中心已经为我第一次充满电了,能耗大约在14这样。
之后我第二次充电,但没充满,上海跑常州恐龙谷温泉一趟,出发501公里,第二天回到家剩余96公里。大约打了9折,也许电没充满,一开始有点虚吧。

出发

抵达恐龙谷温泉,消耗221公里实际跑182公里。

帅帅的

恐龙谷温泉度假

恐龙园一日游


第二天回家182公里,消耗184公里,基本1比1了。



昨晚第三次充电充满,今早去机场上班

充满显示历史一箱电可以跑575公里

消耗51公里跑出54公里

能耗可以进入13了,历史综合能耗看了下,目前14.8

新低11.6度电百公里

又新低,11.4度电百公里

算一下,充满电的时候总里程数997公里,显示一箱电能跑575公里。目前总公里数1222-997=225公里。225+剩余的347=572公里。这几天除了时间上掉电以外,我还用了车里测试carlife,设置智能手机钥匙卡片钥匙等,直接掉了近10公里,不过开一开就回来了,说明充电后电池越来越饱和,跑的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官方的618公里。
目前是上海的入冬季节,续航肯定比较低,如果是夏季就会多出10%左右。之前我也买过另一辆磷酸铁锂的小电车,夏季实际里程数是官方标称的1.2倍以上,不知道GV60的锂电池能否做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GV60天生就非常重,而且轮子特别大,注重外形的豪华车,能耗天生就会吃亏不少,其实能做到1比1我就觉得很正常了,希望夏季会有惊喜。
下面还有冬季测试

奶龙为我守护



接下来是10度以下天气的能耗

充满电可以跑575,这是系统根据上几次的综合能耗得出的公里数

总公里数1544

实际跑了547公里+剩余20公里=567公里
中间一周自然掉电和电器使用不会算进动力能耗的

再次充满可以跑581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次性跑完,可以大约跑581公里了。


实际跑了557公里+剩余2公里等于559公里。平均气温大约5度上下。


又一次充电,大约可以跑595公里。根据我的驾驶习惯,冬季3度左右的天,如果不开空调,550公里是没问题的。是官方的9折公里数,还是很满意的。
像这种豪华电车,跑100公里,5-6%的电都花在了车辆电器上,比如探头雷达屏幕等设备上。如果是小电车,堵车时能耗不会变,但豪华车堵车能耗上升的挺快。所以冬季,能在1周左右时间里,断断续续的跑出这样的距离,我已经很满意了。
PS:通过那么多次的充放电以及驾驶后对历史综合公里数值的预估。可以发现,这个估值很科学。我实际跑了557公里余下2公里,但充满电显示可以跑595公里,那是因为现代集团的这套系统是不把车机耗电算进去的。假设你不开车一直耗电玩游戏看视频,如果把这些电都算在行驶能耗上,那充满电,下次告诉你的综合公里数就会少得可怜,这显然就不科学了。所以只能把一箱电实际行驶后的驱动力能耗平均估算才有价值。但别忘了,595公里也只是你不用车机耗电的值,就算你下次一次性开完这595公里,期间你也会使用车载电器(探头雷达屏幕等),所以如果你在同样的气温和路况自己稳定的驾驶技术下,预估的值是开不到的。但为啥我的预估值会在冬季气温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反而上升呢?这是因为新车我越来越熟悉,而且电池前几次充电被激活后的电量也会增加,所以从575到595差的也不多,很正常。
最后祝大家用车愉快!
到了夏季我会再发贴测试夏季的能耗。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motos5 关禁闭 已屏蔽
0
性能版续航就更低了吧。
2023-12-05 21:30 来自广东 回复
鲸鱼的化身 关禁闭 已屏蔽
0

全国也就不超过200个客户。你们可以建个群了。。反正没多少人用

2023-12-06 12:43 来自河南 回复
淄博GENESIS王 关禁闭 已屏蔽
0
2023-12-06 15:54 来自山东 回复
chenjianlin 关禁闭 已屏蔽
0
第一次见红色实车,好看
2023-12-07 18:00 来自广西 回复
花花世界格格不入 关禁闭 已屏蔽
0
本楼已被删除
查看回帖内容查看操作记录
    系统故障
    发表回复
    更多精彩

      加载中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取消
      确定
      0

      此帖由于异常操作被冻结1小时,暂时无法修改,冻结期至2015/02/02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