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DMI和第四代DMI在硬件及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发动机的最高热效能点,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发动机的高效区间,所能覆盖的面积越大,就越容易在实际的运行中,有更多的点~或者面工况~功率请求,会逼近或者进入到高效区间!

热效能区间,所能覆盖的范围,发动机的优秀万向特性曲线,也是至关重要的!
06-07 10:03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云白深处 楼主 关禁闭 已屏蔽

我简单的论述一下本人对第五代DMI发动机工况的看法,分二种情况讨论:1、没有发动机直驱介入的中低速区:在这个时候,发动机工况肯定是只工作于最高热效率转速的,这个区间很窄,不存在拓宽高效区间面积的问题。按奇瑞星纪元ET发动机44%热效率一升油发电3.65度推测,第五代DMI发动机46%热效率一升油可发电3.7-4度左右,根据实际测试的数据,秦L地市区低速时的亏电油耗在2.5升左右,这种工况发动机只发电,不用驱动车辆,事实上就是增程工况,并可以反推算出电耗水平在10-12度。至于在实际使用过程,到底是多少时速下才是这种最省油的增程工况,根据我试驾观察,好象70公里时速以下发动机没有介入,而市区行驶是主要工况,换句话说,若从使用时间这一维度考察发动机工况,大多数时间内发动机是工作于最高热效率区,不存在发动机拓宽高效区间面积的必要。2、发动机介入直驱的高速区:根据实测,若以120时速行驶,秦L的亏电油耗可以达到6升左右,而这个油耗和一些普通的燃油车差别不大,这反过来说明,即使第五代DMI发动机存在所谓的拓宽高效区间面积的考虑,效果也不佳,相信比亚迪的开发人员不会按燃油汽车挖发动机潜力这种思路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相反,我倒认为他们会从新能源车有电机驱动的特点考虑解决问题,即让电机与发动机并联配合输出并且发电机作为一个负载去尽量调节发动机工作于尽可能高效率的区间。我们知道,秦L工作于高速区间时,功率要求与速度成正比上升,80--130时速时变化时功率需求变化可达20--50KW,从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图看,此工况的等功率线变化很大,发动机很难维持在高效区,更何况DMI的发动机工作于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热效率高,但功率输出小,情况更为复杂,要实现燃油车时代都很难实现的拓宽高效区间工况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燃油车发动机的思维习惯去观察DMI这种专用发动机。当然,上述思考是不一定正确,供大家讨论参考。


06-07 21:59 来自广西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云白深处 楼主 关禁闭 已屏蔽

楼上第二张图,是比亚迪第四代DMI发动机的特性图。

06-07 22:02 来自广西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你自己去对比燃油车发动机万向特性曲线图,与已经获知的dmi发动机,做对比,自吸对自吸……

找几个最具备代表性的包线,例如230g/千瓦时……
210g/千瓦时,200g/千瓦时…看看其覆盖范围,就可以有心得了…

dmi的发动机,比燃油车更加宽泛……
在NVH和散热等等条件制约下,电池当前适合吞吐能力,电池当前电量状态……具体的直连/解藕状态……等等条件下,有利于dmi有更多不同的 功率请求,尽量进入到优势效能区间
06-08 10:16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dmi力求的一个方向就是让 高效区间的左侧包线范围,尽量扩展向偏低转数,偏低扭矩,左下方向,覆盖靠拢……

让类似5kw,8kw,10kw,12kw,16kw功率请求……能够以偏低转数1400~2000,以合理的扭矩与转数的乘积关系状态,来实现……
06-08 10:38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4代的1.5L……废气再循环的废气混合最高比例,号称是25%……

与当时作为代表的丰田2.5L混动发动机,同等级…

5代1.5L,工作状态,属于相对简单的点工况,线工况点……

有条件,去深度改进EGR系统,在一部分工况中,把废气混入比例提升到30%……

调节能力灵活且强大的EGR可以合理压制,控制发动机燃烧峰值温度上限,协助做大混动专用发动机的压缩比(从15.5提升到16)……协助优化热效能……拓宽高效能区间覆盖范围!

惠及更多中功率请求和偏低功率…请求
06-08 11:05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4代1.5L的废气再循环,废气导入的位置是 3元催化器之后……
(影响因素是)发动机排气管的最末段,消音器和末段排气管的气阻压力,还有金属膜控阀的调节能力……
~~~~~~
5代的EGR的废气导入点,改到了3元催化之前……
废气再循环冷却液中,可以采集到更多的热量,一方面用于加速发动机冷启动时暖机速度……
更早启用EGR……不必过久等待发动机暖机达成!

这一部分废气采集到的热量,也可以参与综合调节发动机的运行温度,尤其是优化冬季行驶时的发动机热管理!

但是废气的压力变化范围,就大了,需要升级废气再循环的冷却调节和 阀控流量调节 装置!

包括废气再循环流量的(前)压力缓冲粗调阀,(后)细调阀!

需要新增专用于细调废气再循环冷却水循环流量的控制阀!和增加专门的EGR热管理不同流向的水道……

打开机盖,用普通人的肉眼观察,5代的1.5L的废气再循环有关的气管,复杂阀控系统,夸张的进气歧管,更多的进气相关传感器的插件和线束……确实比较夸张!
06-08 11:23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发动机的优化,热管理的优化,可主动关闭的进气格栅……

北方冬季气温能抵达(负5度~负35度)的用户有福了!

5代的北方适应能力更强大,冬季运行时的节油特性,更保持,更极端低温条件下运行时的 节油技能值,衰减度更小!

冬季混动运行适应力,更佳!
06-08 11:46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低张力活塞环 关禁闭 已屏蔽
可变进气格栅,也能减少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略微优化高速时的油耗,做出少许的贡献!

其程控程序,是随车速,随气温……随汽车的运动模式和发动机运行状态,等等细节因素,而决定!
06-08 11:57 来自广东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云白深处 楼主 关禁闭 已屏蔽

06-08 17:06 来自广西 回复
共有条对话 >
系统故障
发表回复
更多精彩

    加载中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取消
    确定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此帖由于异常操作被冻结1小时,暂时无法修改,冻结期至2015/02/02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