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之——晋南自驾行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博物馆的每个院落都是相通,这也是丁村民宅的独特之处。第二展院,展出的是婚嫁民俗,包括说媒定亲、换贴纳彩、迎亲拜堂、洞房坐帐、喜筵酬客,既沿袭了我国传统的婚俗过程,又表现出鲜明的晋南地方特征。在丁村一般有条件的院子中都种有石榴树,石榴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之树。石榴剥开后,里面有很多石榴籽,寓意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此外,在风水学中,石榴树也被认为具有聚财、驱邪的作用。将石榴树种在院落中,可以聚集外界的福气财气,提升家中的运势。同时,石榴树还可以驱除家中的邪气和阴气,使家中的气场更加清新干净,居住的人也会感到更加舒适和安心。
第二部分看到的是晋候墓群中最大的一处陪葬车马坑,即晋献侯陪葬车马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埋葬年代公元前812年,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还早600年。马坑在东,车坑在西,两坑中部有生土隔墙,坑内马匹凌乱交叠,据考证,马身上还有箭镞痕迹,推断当时马是先被撵下坑,再用弓箭射死殉葬一排排车子排列整齐。车坑内有2排战车、2排礼仪车、1排辎重车和生活用车,在地下埋了近3000年,木质完全腐蚀溶于泥土之中,通过发掘还原其车辆原型,依稀可看到战车上青铜铠甲及箭片,礼仪车上彩色漆饰出土时鲜艳美观,能通过墙上留下当时出土的照片看见,整个陪葬坑极其壮观。
进入第三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晋国第一代晋候燮父及夫人的墓穴。燮父是唐叔虞的儿子,晋国的第二位诸侯,但我们把他称之为第一代晋侯,因为唐叔虞时期晋国国号为唐,唐叔虞是“唐侯”,燮父继位之后“改唐为晋”,燮父就是第一代晋侯。该墓在1988年被盗墓贼盗过,但在2000年考古发掘中依旧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叔虞方鼎和晋侯鸟尊,上面的铭文是我们了解墓主人珍贵的资料,最珍贵的就是鸟尊,今天它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里看到的虽说是鸟尊是复制品,但它凤头回目、象鼻伏地寓意“鸡象如意”,那高耸的鸟冠和粗壮的双腿,正是燮父勃勃向上的生动体现。鸟尊的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里面的“晋”字是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晋”,今天是山西的简称。另外,博物馆展出的“猪尊”就出土于晋候燮父 的夫人墓中。晋候燮父 与夫人的墓穴为两个单独的墓穴,这种下葬的方式被称为“异穴合葬‘’,到汉代以后才改为“同穴合葬”的方式。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这里陆续发掘出19座贵族墓葬,据考证,这是春秋霸主晋国早期9代晋侯的墓葬群,被称为曲村—天马遗址,晋国博物馆就是在这个遗址上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按墓葬群的分布,曲村村北、遗址西部边缘、平民的中小型墓地叫邦墓区,北赵村南、遗址中部的晋侯墓地叫公墓区,也就是晋国博物馆所在的位置。
博物馆大门正对面的牌坊是一个“晋”字,一组三个,寓意“三晋”,对应的博物馆大门内的中轴线上是一组长宽各十米、高八米的大型车马出征图——“晋魂”。雕塑中央是一位晋君巍然屹立,挥手前方指挥作战,左右为文臣武将和手持武器冲锋厮杀的战士,脚下是战马奋蹄奔驰的四马战车,气势剽悍,霸气十足,展现了当年晋国开疆拓土、征战四方、强军兴国的霸国风范。
博物馆第二部分为遗址发掘史展厅。布展为通廊方式,右手边的展柜里陈列着三代考古人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左手边的展板上详尽地介绍了“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历史:从1962年“曲村——天马遗址”被发现开始,分别讲述了1963年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第一次试掘,1979年第二次试掘。开始了以探究晋文化主题为目的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活动,至上世纪80年代末,在曲村北发现了贵族的邦墓区,在遗址的中部还有大批的居住址、灰坑、窖穴,出土大量珍贵的文物。到1992年春天开始,考古工作者连续发掘,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9组19座晋国早期的晋侯和夫人墓葬、18座陪葬墓、2座车马坑,出土一批轰动海内外的珍贵文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