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普罗旺斯—2016年6月法意希蜜月自驾游记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爱情连连看。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行程安排
- 行程1: 法国—摩纳哥—意大利—梵蒂冈—希腊—法国   
=====================================================
【出发时间】2016-6
【旅行周期】8-15天
【人均费用】1000-2999
【 感谢之家的信任和支持,本帖被推荐上了论坛精选日报频道】
自从在婚礼上许下了带Kathleen走遍七大洲的宏愿后,欧洲的蜜月行就成了我的下一个目标。对于我来说,出行最大的障碍是时间,而偏偏二胎政策出台以后晚婚狗的婚假从17天被砍到3天,使得请假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还有小长假,我绞尽脑子借助端午节三天假跟五天年假,拼出了十五天的蜜月之行。
欧洲蜜月,首选南欧。在夏天,南法的主题就是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最大看点之一的薰衣草一般是七月中旬盛放,有些天气热的年景可以提前到六月底,但我的行程是五月底六月初,能不能看到盛开的薰衣草就只能碰运气了。
就在我为准备行程而举棋不定的时候,青岛开通了直飞法兰克福的航班,每周二、四、六执飞,十二个半小时的航程。由于航班出发时间的缘故,我没有选择飞法兰克福的航班,而是选择了国航青岛-成都-巴黎-北京-青岛的线路,单人往返5099,由于出发时间不是传统的暑假旺季,应该算是比较低的价格了。
签证颇费了一番周折。鉴于本次行程法进法出,在法国呆的时间又最长,因此决定申请法国的申根签证。从攻略上看,法签属于申根国里面比较容易的,资料也不难准备。但由于工作繁忙,自己有属于那种心粗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网上一家代理机构帮着操作。2015年9月之后申请申根签证需要录指纹,正好让我们赶上了,不过幸好2016年3月法签在济南就可录指纹了,趁着出差的机会带着Kathleen一起把指纹录了,还可以省下一笔路费。
资料准备、录指纹等工作很快就办妥了,原本以为像其他人一样三五个工作日出签,结果等了快半个月还没消息,后来还被大使馆电调了两次,搞得人提心吊胆。当时只怕这次欧洲去不成了,甚至开始准备去土耳其的攻略作为Plan B 。比较奇葩的是大使馆寄回来的护照,在亲手拆封之前是不知道有没有被拒的,因此我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信封的时候心里着实紧张了一把。
转眼间已是四月下旬了,机票、酒店都还没预订。好在我俩出行的时间段不算热门,至少往返巴黎的机票是这几次跨洲远行中最便宜的。
当时除了巴黎+南法以外,其余几天去哪我心里并无定算。后来本着行程不要太紧张,总计3~5国,每国一两个点的原则做出了罗马+圣托里尼+雅典的组合。其中尼斯飞罗马用的是easyjet,罗马飞圣岛是伊比利亚航空(实际执飞伏林航空),圣岛飞雅典和雅典回巴黎都是爱琴海航空。这几家航空公司都是需要额外买行李票的,所以票在官网上买最合算。这里必须要吐槽一下爱琴海航空,官网做的挺漂亮,但是票价贵不说,网页在国内极难打开,后来还是在ipad上下载了app才完成的购票。
此行主要通讯工具—在马家买的欧洲数据流量卡,950M十五天,只能使用数据不能打电话。这种卡即插即用,在欧洲主要国家都可以使用,会自动搜索3G信号最强的运营商,基本都是Orange,但是在梵蒂冈不能用。这一路的导航就是数据卡+谷歌地图+Kathleen的语音提示。
主要摄影工具是佳能100D+40mm定焦小饼干人像头。由于这次拍照的主角就是Kathleen,所以我选择带了这个定焦镜头。由于其最大光圈是f2.8,因此色彩艳丽,背景虚化效果好,是拍摄人像的利器。这等装备在老司机眼里当然不上档次,但好处是镜头段、分量轻、颜值高,对于我这种水平的人来说出门拍照足够用了。
国航的航班除了座椅啥都没有,从成都出发经过十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半昏半醒之间降落到了巴黎。
飞越阿尔卑斯山。
在国内的时候Kathleen就负责盯着天气预报,预报说巴黎在我们呆的那几天都有雨,弄得我们心里老大不痛快。谁知落地从戴高乐机场的窗户向外望去发现艳阳高照的,心中还嘲笑法国的气象台不比中国的同行高明多少。
从戴高乐机场到巴黎市区有几种选择:公交车、法航巴士和地铁RER B线。公交车最便宜,但耗时长,而且终点站是巴黎歌剧院,距离我们的住处有一段距离;法航巴士最快,直达里昂火车站,但是票价最贵,要16欧一个人;RER B线10欧每人,再换乘1号线。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坐地铁。地铁在3号航站楼,从国际航班的1号航站楼到3号要坐一段小火车,3号航站楼卖火车票的地方同样也是戴高乐机场公交车站,站名叫Roissy Pole,这个公交站在我们离开的时候还会经过。
从机场到市区的RER B 线。网上都说这条线路鱼龙混杂不太安全,不过我们乘坐的时候车上人很少,除了一对卖场的吉普赛母子也没见到什么不三不四的人。
需要手动开门的地铁一号线。
还没进市区巴黎地铁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由于历史悠久,多数巴黎的地铁站都没有自动扶梯,线路之间的换乘更是需要不停的在楼梯之间是上上下下,在提着沉重行李箱且刚在飞机上度过了一个憋屈的晚上的情况下换乘绝是对体力和精力的严峻考验。所以建议朋友们在巴黎的住处要规划好,以免出现扛着行李卷频繁换乘的尴尬。
由于接下来的行程是到南法自驾,所以距离里昂火车站比较近的酒店就成了首选。威尼斯人酒店距离里昂火车站步行大约15分钟,价格也不是太贵,唯一的遗憾就是离各大景点稍微远了一些,我们第一天从酒店步行到圣母院用了二十五分钟。
酒店的门脸很小,设施还算齐备,就是电梯特别窄,两个人加行李钻进去就很难转身了。由于来的时间有点早,前台胖胖的中年人很和气的帮我们安顿了行李,送了我们两张巴黎旅游地图。
宾馆老旧的楼梯,幸亏有后加装的电梯,不然扛行李上五楼会累断腰。
初到花都,我们想趁着好辰光体验一下这座大都市的魅力,便选择了步行。路线是从威尼斯人酒店向南渡过塞纳河,沿着塞纳河左岸一路向西,一路走到协和广场。
第一站就是里昂火车站。里昂火车站是巴黎七大火车站之一,建于1849年,位于第12区,与巴黎南站隔塞纳河相望。这个火车站也是法国第一条高铁的起点站,除了直通里昂、马赛两个东南部重镇外,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欧铁也从这里出发。
我们这次去南法要坐的TGV终点站是马赛,中途只停留阿维尼翁和艾克斯-普罗旺斯两站。
第二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又称巴黎国立自然博物馆。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庭院中树立的雕像是博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的人。
巴黎植物园。
塞纳河与圣路易岛。
圣路易岛上的冰激凌店,排队的人不少,口味么……只能算尚可,按重量称的,比我们后来在意大利吃的要逊上一筹。
Tournelle桥和圣母院。
塞纳河边著名的书报摊,尽管大街上已是游人如织,但练摊的人却还没来。
塞纳河上的游船和背后的圣母院,最终我们也没有机会坐船游览塞纳河。圣母院前面那堆绿色的植物属于若望二十三世广场,里面有二战纪念碑。
正好赶上圣母院前面一个唱诗班在表演。这时候天边已然涌上来层层的乌云。此后我俩就与巴黎的阳光说再见了。
圣母院正面。
圣母院侧面。
圣母院附近的巴黎高等法院,旁边就是古监狱。
西岱岛上的咖啡馆。
巴黎最古老的桥——新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西岱岛上的爱情锁。
艺术桥,据说2014年因为桥上爱情锁挂的太多部分倒塌了。
下午三点半,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突然之间黑云压顶。
卢浮宫外的小凯旋门。刚拍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外国老天爷就给我俩一个下马威。一阵急雨落下,把人们赶到了小凯旋门下躲雨。
雨中的奥赛博物馆。
塞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教堂。
伪文青来巴黎必去的莎士比亚书店。店内书香充盈,随手都能翻到1940年代的老书。恰好还碰上了一场读书会,组织者是个老太太,参加者各国都有,大家用英文交流,场面好不热烈。
可惜店内不允许拍照,只偷着拍了一张Kathleen弹琴(比划)的镜头。走出莎士比亚书店,就一头扎进了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
狭窄的街巷在过去的三百年不知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
隔壁的法兰西工学院。
巍峨严峻的先贤祠(Panthéon),22根廊柱上方三角楣的铭文是: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啊,祖国感谢你们),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先贤祠里供奉的都是大革命以来法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政治家,遗憾的是时近闭馆,没能走进去参观。
先贤祠外的卢梭像。
戏剧大师高乃依像。
遥想十七、十八世纪,法国作为西方先进思想的大本营,诞生了无数闻名遐迩的科学巨匠和思想伟人。巴黎的种种名胜古迹也鉴证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可惜拿破仑时代之后法国逐渐退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阵营,被英德美甩开了不小的差距。
巴黎歌剧院墙上的大幅广告,国货威武!
离歌剧院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爷。
老佛爷著名的玻璃圆顶。
搭乘RER B线来法兰西体育场看看。
来法兰西体育场留个影。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结束蜜月回国当天正好是欧洲杯揭幕战法国对阵罗马尼亚。比赛是看不成了,提前来著名的法兰西大球场看看也好。
法兰西大球场外空空荡荡的街道。球场所在的圣但尼市位于巴黎北郊,离市中心有相当一段距离。这里以圣但尼大教堂闻名,历代法国国王都藏在这里。圣但尼一向是移民聚居地,治安相当差,之前发生过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暴力袭击事件。
2015年11月13日晚巴黎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当天正值法国队跟德国队在大球场进行一场友谊赛,就在大球场附近也发生了炸弹爆炸,当时观众被紧急疏散。
RER B和RER D线就路过大球场,不过B线从机场方向坐的话是不停的。
从大球场回来,由于时差的原因,还没到8点我俩就有点扛不住了,赶紧回酒店睡觉。这天正好赶上欧冠决赛,在巴黎看欧冠虽然没有时差,正是晚上8点半的黄金时间,看了开场水爷进球后我就呼呼的睡过去了。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卢浮宫。网上关于卢浮宫排队的攻略都快可以出本书了。我俩紧赶慢赶终于在八点五十左右从1号线的入口赶到了金字塔下的安检口,前面大概也就二十个人左右。作为一个没有预约的参观者,不到五分钟的排队时间我已经很满足了。
排队的时候顺便拍拍玻璃金字塔的下面。能拍到没有人的金字塔也是不容易的。
卢浮宫的票价几乎每年都在涨,明年估计就得涨到20欧了。
三宝之第一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
第二宝——蒙娜丽莎。
第三宝——断臂的维纳斯。
早进门的好处就是不用等位置拍蒙娜丽莎。等我们拍完,已经一堆人围在那里了。
迦南的婚宴,也是整个卢浮宫中面积最大的作品,就在《蒙娜丽莎》正对面。
美杜莎之筏。
自由引导人们。
荷拉斯兄弟之誓.
拿破仑加冕。
路易十六的房间。
凡尔赛的戴安娜。
Mattei的雅典娜。
垂死的奴隶。
埃及书记员。
哈夫拉狮身人面像。
展品太多,看累了坐着歇歇腿。
马利骏马。
海王尼普顿。
阳台上的塑像。
Kathleen说这里是拍婚纱照的好背景。
海鲜饭和啤酒是逛累了卢浮宫之后的最佳选择。
卢浮宫的中庭。
喷泉后的叙利馆外观。作为曾经的防御要塞和国王寝宫,卢浮宫自大革命后就作为博物馆对外展览,不愧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我们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走到腿酸脚软,所见到的展品不到40万件藏品中的千分之一,能够理解的更是寥寥无几,简直是刘姥姥进了凌霄殿。
位于密特朗大道上的卢浮宫狮子门。
走出卢浮宫就是杜乐丽花园里,这家面包店很有名。
杜乐丽花园里水池中的鱼和鸭子。
隔河远眺奥赛博物馆。
协和大桥与铁塔。
在巴黎的最后一个早上,一定要去香街和铁塔。结果早上一出门,又是一场急雨兜头盖脸的扑下来。清早雨中的香街,还是冷冷清清的模样。
香街西头的凯旋门。1806年拿破仑因战胜俄奥联军,下令建设凯旋门,三十年后才建好。凯旋门所在的广场叫戴高乐广场,周边有十二条道路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而凯旋门就是原点。
凯旋门下的长明灯。
情深深雨蒙蒙的铁塔,站在塔下都看不到塔尖。不知那些预约了早上登塔的游客会做何感想。
塔下战神广场正在搭建的球迷广场。一周之后的欧洲杯将在这儿设立大屏幕,没有机会现场看球的各国球迷也可以在这儿凑个热闹,去晚了还可能进不去呢。这里也是决赛以后输红了眼的法国球迷撒野打架的地方。
雨中执着等待登塔的各国群众。
里昂火车站开往南法的TGV高铁。
对于巴黎阴雨天我俩实在是无可奈何,既不能好好逛,又不甘心在酒店呆着,因此我一咬牙就去把TGV的车票改签提前离开。五月底算起来也是初夏,结果巴黎的天气不但阴雨连绵而且温度很低,让人无可奈何。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外那么喜欢去海边度假晒太阳了。漫长的冬季暂且不提,即便到了夏天也是三天下雨两天起雾,阳光实在是一件奢侈品。
别了,巴黎。目标:普罗旺斯!
本文既然是发在自驾游论坛,那就说几句关于车的事情。法国也算是老牌汽车强国,早在大革命之前就有人试制出蒸汽汽车,标志—雪铁龙和雷诺这两大汽车公司也常年排在世界前十之内。由于法国车企专长主要在小型车领域,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都在欧洲,近几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像中国这样的新型汽车消费大国需求的变化,使法系车企受到了不小的挑战。至少在中国法系车销量远远落后于德美日系。
不过在本土,法国车还是很常见的。2016年上半年标致雪铁龙和雷诺在欧洲销量占比一个10%,另一个8%,紧随大众之后。站在街头上大致数数过往的汽车,大概十辆里有五辆是法系车,两辆德系车,一辆日系车,还有一辆是欧洲其他品牌。其实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情调和汽车文化,像我这样的外国游客很难体会深刻。
先贤祠前给法系三驾马车来个合照。
圣母院旁边看到一辆阿尔法罗密欧的 ALFA GT。
巴黎车多路窄,停车是出了名的难,经常是这样前脸贴后腚的停法,也无怪巴黎人的车大多伤痕累累。我亲眼见过一对母女将前车用保险杠顶开才开出车位。
像巴黎这种用车成本高、公共交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一辆私家车并非是经济的选择。2011年巴黎市政府提出了autolib计划,也就是电动汽车公共租赁系统,用户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租到小型电动汽车。这样的租车不但成本较低,而且街边常有这种专用停车位和充电桩,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2014年出品的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这种车由于是原装进口在国内是享受不到电动汽车补贴的。
巴黎的雨让我们很受伤,因此我们觉得提前离开巴黎开启南法之旅。在付出了90欧的改签费+补差价之后,终于搭上法国高铁向南方飞驰。火车里人不多,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座位是空的。
大概是过了里昂之后,厚厚的云层开始分解,久违的阳光透了出来。下午三点到达阿维尼翁TGV车站的时候,南法的大太阳已经在候着我们了。花钱改签的好处就是挤出了一下午的时间游览阿维尼翁老城。
在阿维尼翁的住处,由于第二天要驱车自驾,所以没有选在停车困难的老城区,而是选在了TGV车站附近的Premiere Classe Avignon - Courtine Gare,属于汽车旅馆一类。
这家汽车旅馆应该是当地的一家连锁,是本次行程中最便宜的一家,一晚才二百多人民币,简直欧洲良心价。旅馆在阿维尼翁家乐福的后面,距离租车点大概只要二百米的距离。便宜归便宜,设施什么的倒也一应俱全,最让人满意的是房间在一楼,省却了搬运行李的苦恼。这一点在后来我们去圣托里尼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去老城的10路公交车线路。距离租车点近,意味着离老城远,搭乘公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10路公交车从TGV车站始发,路过市区站,在老城共和国门前停站。但是从酒店前台拿到的公交车运营时刻表来看,从老城返回家乐福的10路公交车晚上只运营到八点,回来的晚就只能坐火车,从市区返回的火车最晚一班是晚上十一点半。
安顿好行李,把被巴黎的雨水浇透的衣服晾开,我俩就一头扎进南法温暖的阳光里悠闲的坐公交到老城去观光。
在阿维尼翁火车站下车后,马路对面就是保存完好的老城城墙。5公里长的城垛、城塔和石墙经历了八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午后强烈的阳光下,不免让人联想到七百年前手持长矛、身披铁甲的兵士在城墙上巡逻以保护城内“圣座”的安全。
阿城市政厅,就在老城墙的边上。
五月底不算是阿维尼翁的旺季,要到七八月份的戏剧节时才人满为患。老城里静静的,露天酒吧顾客寥寥,踏着八百年前的青石板路,突然觉得用九十欧元换来的老城半日游性价比还挺高。
游客中心后面的Temple St-Martial。
圣皮埃尔广场的塔楼。
Kathleen吵着要吃中餐,中国胃实在也是难以适应顿顿西餐,因此在大众点评上找了一家距离不远、评价不低的溜达过去。这家饭馆味道还算纯正,服务态度也不错,关键还有免费热水喝。
看上去宏伟的教皇宫,14世纪前后自克莱芒五世起共有7位教皇在此驻跸。来欧洲之前,对阿维尼翁我的唯一印象就是中世纪有一段时间法王绑了教皇的票,堂堂教皇被当作宠物一样养在深宫里,史称“阿维尼翁之囚”。虽然傍晚教皇宫已经关门,但是据说里面的宝贝在大革命时期早已被洗劫一空,所以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教皇宫旁边的圣母大教堂。
老城东北方向通向罗纳河的圣约瑟夫门。
尽管错过了多数知名景点的开放时间,但夕阳下漫步在罗纳河畔,也是一种享受。从城外看通向教皇宫后花园的台阶。
和缓的罗纳河。罗纳河是法国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全长800公里,在马赛附近注入地中海。法国境内里昂以南包括流经阿维尼翁的河段,应该称作“下罗纳河”。梵高有幅名画就是以罗纳河为背景的《罗纳河的星夜》。
夕阳透过云层斜照在圣贝内泽桥上,给这座古老的断桥镀上了薄薄的一层金。
从教皇宫通向断桥的地方,还有一道吊桥。
黄昏下的滨河步行道。
夕阳下老城的北门——罗纳门。
天色已晚,我们回到共和国路对面的阿维尼翁火车站。
从火车站返回TGV车站的火车票,票价只要1.6欧,跟汽车票差不多,行驶时间只要六分钟。
晚班的火车上,一节车厢只有我们两个人。
第二天,5月31日,正式开启自驾之旅。
以阿维尼翁为中心比较常见的自驾线路大致有三条:
西线:加尔桥、尼姆
东线:泉水城、石头城、红土城、奔牛村
南线:阿尔勒、艾克斯-普罗旺斯
这三条线路各有各的特色,加尔桥就在西线上,而梵高的向日葵在南线阿尔勒。鉴于第一次在国外自驾手动档汽车,而三条线路中的东线景色最具代表性,且与下一站瓦朗索尔方向相同,因此我们忍痛割爱舍弃了西线与南线,专注于泉水城-红土城-石头城-奔牛村一线。
车是出国前在租租车(www.zuzuche.com)平台上租的Avis家的,四天1700人民币,最重要的是没有异地还车费。另外我还在租租车网站上额外买了他们家的超级全险,比在国外门店里买要优惠得多。但是这个险是国内保险公司承包的,在国外出事故要自行付费,然后拿着单据回国来报销。
阿维尼翁的TGV车站附近租车点有好几家,的相对便宜一些。一个在TGV车站一出门的位置,另外一个Zac Courtine附近的家乐福附近,两店步行距离在十五分钟左右。我们订的是家乐福附近的,比火车站那边的价格要优惠一些。
第二天一大早去租车点提车,这家门店距离我们住的汽车旅馆步行5分钟不到,相当方便,据网友反映租车价格也比TGV门口那几家要便宜一些。
TGV车站门前的租车点,如果当天到达得早,也可以选择在火车站租了车直接走人,免去了拖拉行李的劳累。
车辆已经准备好了,Opel Corsa(欧宝可赛)2015款 1.4T手动档。后备箱比较小,只能放得下一只行李箱,所幸我们只有两人,后座也可以贡献出来放行李。多于三人的就不要租这个车型了。
虽然是租的车,但是配置还可以,不像国内租车公司经常提供的那种什么都没有的乞丐版。
从后来自驾的经历来看,法国司机还是比较遵守交通规则的。尽管大部分法国乡间道路都比较窄,但一路上红绿灯很少,多数是转盘,也没见到有警察叔叔。大部分路口根据让行规则应让行的道路旁边都有红色“STOP”标识,在那里一定要停下车观望,待安全后再通过。因为大家都很遵守规则,所以在有优先通行权的时候法国人是不会让的,这跟国内非常不同。
出发之前,我们一大早杀奔家乐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采购。家乐福就在我们住的汽车旅馆外面,面积相当大,物价相当良心,尤其是跟巴黎的物价一比,那简直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这家家乐福不但商场外面的超大停车场可以免费停车,而且商品齐全、价格至少比大城市低10%以上。看看这些四五欧元一瓶的红酒,也是醉了。
从阿维尼翁出城东行,经过一段时间手忙脚乱的适应手动档,很快开出了拥堵的城市主干道,拐上绿油油的乡间小路。泉水城(Foutaine de Vaucluse)坐落在索格河(La Sorgue)的源头,位于阿维尼翁东北方向,距离大概25公里,开车半小时左右,算是以阿维尼翁为中心的普罗旺斯自驾游东线的第一站。
法国乡村的道路,就是这么狭窄。好在平时人少车少,否则一直会车,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一路上青山绿水,看到这座桥,泉水城就快到了。
还没到小城,清澈透亮的河道和高高在上的引水渠就让我们靠边停车拍起照来。也许是距离水源地较近,两岸都是石头的缘故,河水清澈无比。河底长长的水草随着水流摆动。也许是因为水太清的原因,河里看不到鱼的影子。
泉水城本身很小,常驻人口不过六七百,但是在旅游旺季游客成千上万。开过镇中心的转盘,有一个小一点的停车场,既不收费,还有一个免费的卫生间可用,我们把车停在那里,抄起相机真正开始了普罗旺斯之旅。
长满青苔的喷泉。
夹河而建的饭馆。
泉水城依水而建的餐厅,伴着潺潺的水声就餐,也是一种享受。
从地下几百米深处涌出的泉水清凉透彻,尽管头顶的太阳十分毒辣,但是时不时从水面吹来凉风,沁人心脾。
泉水城里到处都是水元素。
盘踞在山顶的城堡废墟,遥想当年也是一夫当关啊。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河边餐馆吃完午饭,没有继续向索格河的源头探索,而是上车向石头城出发。
没想到桑塔纳也有SUV版。
在以阿维尼翁、马赛或尼斯为起点的南法行程中,石头城都是一个必去却往往一带而过的点。这次蜜月我不希望每一处都走马观花,因此特意把普罗旺斯之行的第一晚安排在了戈尔德。这样上午从泉水城出发开始,到晚间住宿到石头城,中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慢慢游览。
我们并没有急着开车进村,而是先找到了今晚要下榻的酒店——朗克洛葡萄园城堡酒店(Domaine de l'Enclos Chateaux&H?tels Collection)。
石头城的标准照,在D15进村前的小观景台上拍摄。这座小村依山而建,位于阿维尼翁以东30多公里处,曾被评为法国最美村庄之一。
这家酒店距离石头城的村中心步行十分钟的距离,外观上是当地典型的石头农庄。
但是内部装修很现代化,设施齐全。客厅里有壁炉和钢琴,桌上还有详细的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资料和旅游图,我俩按图索骥,找到了隐藏很深的几个景点。
一层还有超大的活动室和餐厅。
有着面向吕贝隆山区的大大的露台。
后院繁花似锦。
石头小屋安静整洁。
后院的游泳池。
酒店提供的典型法式早餐。
单就设施和环境而言,这家酒店是蜜月全程我最满意的一处。
石头城的建筑,大多是用这种十几公分厚的片石垒成。这些石头大小厚薄不均,最后能平整的垒成墙,当年做活儿的工匠定然有着高超的技艺和极好的耐性。
村中央最显眼的古堡,建于11世纪。现用作季节性的艺术品展览。
城堡对面的停车场前树立着一战、二战烈士纪念碑。
乍一看还以为真有个男孩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呢。
按照酒店提供的小地图,我们沿着石阶漫步,探寻到了一般游客难以到达的一些景点。这个水池曾是村庄唯一的水源,直到1956年才被自来水取代。村民过去只能在这里接取饮用水,洗衣要到山脚下的洗衣池里去。
萨瓦门是中世纪时村庄居民所出入的城门。
位于石头城半山腰的岩间剧场。
十四世纪曾经为赶赴天主教第三大圣地—西班牙Santiago de Compostela朝圣的人们提供休息场所的小教堂。
时间尚早,我们驱车来到著名的赛南克修道院。修道院距离我们的住处沿D117开车只要十分钟。这中间有一段路相当狭窄,只能单向通过,但是可以居高临下看到修道院所在山谷的全貌。时节尚早,院前的薰衣草依旧是嫩绿色。
修道院标准照一张。一半以上的石头城明信片都是以修道院为背景的。
一千年来修道院的大事记。
这座修道院是西妥教团的僧侣们苦修的地方,布置相当的简朴甚至有些粗砺,远不像我们见过的其他一些富丽堂皇的教堂。
修道院外的大路旁,这种淡紫色的小花大片盛开,略微弥补了一下没有看到薰衣草的遗憾。
从修道院出来,天光尚早,我们商量着再去红土城转一转。鲁西永是一个以红色为生命的小镇,满目的红色还蕴含着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刚进村子,就看见这只磨盘,也不知有什么历史典故。
摆脱了石头城和修道院的土黄色,眼前的色彩陡然间丰富了起来,当然基本上是以赭红为底色的。街边有几家卖颜料的小店,可惜我俩没有绘画天赋,不然定当如获至宝。
小镇的性格里多了一丝活泼的气息。
色彩搭配上红土城比石头城略胜一筹。
不知建于哪年的钟楼,表还是走得挺准的。
精致的艺术品小店。
土山都是赤红色的。这种饱和度很高的颜色对画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疯子天才梵高就偏爱这个地区出产的颜料。
没能找到拍红土城的那个最佳角度。
在南法清晨微冷的雾气中,我俩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石头城,沿D36驶向东南方向下一个目的地—奔牛村。Bonnieux大概是由于彼得·梅尔“普罗旺斯三部曲”的缘故才逐渐出名的,这里据说还有好几家米其林餐厅,可惜没有一家是供应早点的。
在山脚下的教堂停下车,我俩拾级而上,走入了这座 “名村”。跟南法很多乡村一样,奔牛村也是建在山上,地势崎岖,没有点儿气力是逛不下来的。
奔牛村的风貌,简单,质朴,清新无矫饰。尽管有人指责梅尔是一个精通炒作的商人,其人并没有在法国乡村深入的生活过。但是至少在他的文字当中,远在***之外的我们还是能够体味出法国山区腹地与众不同的气质。
寻常的农家住宅,也要把门面修饰得花枝招展。
少不了的石板路。
一块一块石头的堆砌,当年的工程量可想而知。一座小小的村落,也是经年累月才修筑成的。
这段是上镜率颇高的石头阶梯。
这只早起的喵星人很配合的在镜头前摆起了姿势。
树木掩映间村庄山顶又一处小教堂。
这个弧形的石桌是一幅地图,南法重镇尽收眼底。
山顶的石墙石门,貌似已经荒废了。
尚未完全醒来的乡村。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继续向薰衣草小镇挺进。
马诺斯克算是普罗旺斯中部一个大城市,南法一个交通枢纽,也是我们南法自驾行程中唯一的专门为购物而停留的一处。
马诺斯克算是普罗旺斯中部一个大城市,南法一个交通枢纽,也是我们南法自驾行程中唯一的专门为购物而停留的一处。
我们走出老城的门叫做吉耶皮埃尔门(Porte Guillempierre),是马诺斯克老城的西门,上面人脸样的图案是城镇的徽标。
老城还有一个北门叫苏贝朗门(Porte du Soubeyran),门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钟。
老城内都是步行街,街道曲曲弯弯,不时有老教堂闪现。这个是égilse Saint-Sauveur de Manosique(马诺斯克救世主教堂)。
我们进老城区是为了填饱肚子的,找了一家看起来顺眼的餐馆吃饭。胖厨师很实在,尽管自己不会英文,看我在菜单上瞎指,还特意拿了一本法英词典给我看,生怕我搞不清楚情况点错了。
欧舒丹总店在马诺斯克东郊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距离迪朗斯河不远,类似于我国城郊的工业区,常有大卡车出没。我俩第一次还走错了,开到了人家后门专门装卸货柜的地方。欧舒丹总店在Chemin Saint Maurice上,后门在Avenue Saint Maurice上,正门比后门还小。
总店右边是博物馆,介绍公司的情况,左面是店面,卖各种化妆品。
在欧舒丹总店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此行中唯一一处盛开的薰衣草。
虽然Kathleen对化妆品也不太在行,但是考虑到回国有七大姑八大姨需要意思一下,还是到总店来采购一番。店里有会说中文的导购,但看我们比较外行,又不像“传统大陆”游客那样见货就扫,态度就冷淡了下来,不再睬我们了。
进行完购物的活动,我们沿着D6一路东行,不多远就到了薰衣草小镇瓦朗索尔。
既没有阳光,也没有薰衣草,这就是我们深入普罗旺斯腹地的所见。路边大片大片的薰衣草田,绿油油的,半点盛开的迹象都没有。看来老天爷没有照顾提前来一个月的我们,不过既然来了,还是要拍几张带回去的。
著名的薰衣草田依然是一片绿色。
著名的薰衣草田依然是一片绿色。
虽然薰衣草没开,但旁边田里一片一片的小红花开得却盛。只是忘记小花叫什么名字了。
步入村中,却发现瓦村比起先前到过的石头城、奔牛村等等,显是逊了一筹,不但房屋不甚齐整,连街巷也稍显破败。由于花期未到,村里游人寥寥,倒是不时有几只猫从路边窜出来盯着我俩好一阵的端详
墙上爬着好大一只“知了”。
相比于村外驰名世界的大片花田,村庄之内乏善可陈,买张明信片继续上路。
离了薰衣草小镇,沿着D952续向东行。在去往圣十字湖的路上,经过陶瓷小镇穆斯捷-圣-玛丽。这是天下起了小雨,远山迷迷蒙蒙的,更添一份凉意。
从D952拐上一条陡峭的小路,陶瓷小镇就坐落在半山腰间,步入小镇中心,首先入耳的是轰轰的水声,Ravin de Notre Dame从山间急坠而下,经镇中穿过,汇入下游的Ravin du Riou,最终流入圣十字湖。
陶瓷小镇曾是法国陶瓷交易的中心,但是在我们到达的那个黄昏,也只是像猫一样慵懒的躺在细雨里,恬静、整洁,鲜花点缀。
雪铁龙的小货车,不知驶过了多少里路,仍然勤勤恳恳的工作着。
南法小镇里永远少不了鲜花,平常人家门外不摆上点花草仿佛就要被邻人耻笑。
山色空朦。
陶瓷小镇当然少不了瓷器的主题,可惜对于我们这些旅行者来说,再精美的器皿也抵挡不住机场的野蛮装卸。
瓷器店里禁止拍照。我趁着店主跟顾客聊天的时候偷拍了一张。
买好明信片,到了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些不舍,真想在这个山间的角落里发呆几天。就像这只蜗牛一样。
几乎是踏着暮色,我俩匆匆赶到了圣十字湖畔的Les Salles-sur-Verdon。途中我们就被圣十字湖碧蓝的湖水给吸引住了。湖水是由一路上无数山间溪流所汇成.
说是湖,实则是一处水库,与韦尔东大峡谷相连。由于天色已晚,水上项目已经无法参与,先入住了Auberge des Salles旅馆。这家旅馆坐落在湖东侧,距离湖岸不足百米。
这家旅馆位于镇子一角,布置温馨,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湖岸,位置很好,可惜Wifi不是很给力。
这家店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这家旅馆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个面向圣十字湖的大露台,景致180度无死角。只是由于阴天的缘故到了下午有点冷。
天色将晚,游船纷纷归航。
沙拉里面白色的也不知是什么东西,越来越想念中餐了。
清晨的圣十字湖,湖水轻轻拍打湖岸,水面上只有飞鸟掠过。
在圣十字湖还有一段小插曲。我在酒店前的停车场闲逛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在附近山坡吃草的羊。这时一条很大的牧羊犬窜出来冲我狺狺狂叫。所幸对付狗我还是有经验的,慢慢后退,转身离开。回到酒店前台,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些小册子,其中一份很不起眼的说的就是当地的牧羊犬和羊的事。大体意思是说当地有放羊的传统,羊群有牧羊犬相伴。这些牧羊犬从小跟羊群一起长大,感情很深,警惕性很强,游客一旦遇到牧羊犬,不要挑逗,要冷静的转身离开,否则有被狗袭击的危险。这里还是要提醒在此住宿或游玩的朋友,遇到脖子上挂铃铛的羊群,要敬而远之。
Les salles-sur-Verdon是一座位于圣十字湖东岸的小镇,总共不过百十户人家,大多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活计。下午时分,镇子上冷冷清清,只有几家咖啡馆在开门营业。
到了早上,周边村民纷纷出来摆摊设点,卖些食物和手工艺品。原本安静的小镇突然间热闹了起来。
离开圣十字湖,从韦尔东峡谷穿过,沿着D6085曲曲折折的向东南方向行驶,好容易又盼到了晴天。
D6085尽是这样曲折的盘山道,驾驶难度相当大。
由于道路难行,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才从来到尼斯。初到这座法国第二大旅游城市,第一印象就是人多,特别的多。非但盎格鲁大道车水马龙、拥堵不堪,连背街小巷都是接踵摩肩。尼斯新城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为游客而设计,临街全是咖啡馆和饭店,背街基本都是一排一排的酒店。
尼斯的海滩是没有沙子的,只有大块的鹅卵石,也不知这些晒太阳的老外怎么能在这种硌人的地方躺得下去。
午后的盎格鲁大道。这个地点也是后来法国国庆日恐怖袭击发生的地方。
棋盘一样的马塞纳广场和尼斯老佛爷。
尼斯新建的安联-里维埃拉球场,后来三喵军团就是在尼斯输给了冰岛队,贻笑大方。不知巴神能否在这里重获新生。
马塞纳广场上的欧洲杯主题。
过了马塞纳广场,是尼斯老城。这里仍然保留着200年前的风貌。可以说尼斯人的生活方式是典型的法国式,悠闲、散漫、不徐不急,在地中海温暖的海风和暖暖的阳光下消磨着时光,优雅的变老。
埃兹小镇(èze)位于尼斯和摩纳哥之间,距离两地各有12公里,是我们蜜月之行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目的地之一。最初选择在这里落脚,无非是看中这里“香水小镇”的名号,想淘一些物美价廉的香水带回过去送人而已。来到这里才发现,埃兹并非寻常的南法小镇,有着数说不尽的历史和往事。
电影《捉贼记》中关于埃兹的画面,拍摄于1955年。教堂的钟楼还是那时的样子,山顶的废堡也清晰可见。
镇门口铁甲武士把门。
沿着400米高的山石路盘旋而上的小镇,曲径通幽,一条平路也没有。
山间位置最好的部分都被这家五星级酒店—La Chèvre d'Or(金羊酒店)所占据。酒店依山势而上,一直盘曲到山顶。即使徜徉在小路上,也能是不是的透过铁门看到酒店内的雕塑。在这里住上一晚,至少要3000+的RMB。
金羊酒店内的雕塑。
屋顶上的“金羊”。
金羊酒店内的雕塑。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我们安顿好行李走出宾馆时,已过下午五点,大批的游人逐渐散去,炽烈的地中海阳光也逐渐隐于云朵背后,小镇如贵妇般安安静静的等在那里任由我俩探访。
傍晚的小镇清静了许多,一条条小巷空无一人,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在石墙间回荡,仿佛步入了童话中的仙境一般。
小路尽头的木门,仿佛随时会有古人推门而出。
随便一道门,就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寂静的小路最适合散步。
小镇另外一家土豪酒店埃兹城堡(Chateau Eza)的一道侧门,瑞典王子曾经在此居住过。
盛开的花朵嵌在石壁上,给严整肃杀的石头建筑添上了一抹生活的气息。
街角的路灯,当我们离开时,昏黄的灯光已然亮起,别有一番风韵。
小镇的精致,似曾相识却又绝不相同,当得起“流连忘返”四个字。
原来的民居好些都改成了画廊和纪念品店。
呆萌的马赛克猫头鹰从橱窗里望着我们。
山上的小酒馆。
较大的地面落差使得房屋显得错落有致。
向我们张望的喵星人。
如此美好的地方在六月初的黄昏里安静而恬淡,仿佛是专为我俩准备的。
怎么看怎么像防御工事,住在里面一定没有家的感觉。
山顶的圣母升天教堂。这时候已经快晚上八点了,天仍然是亮的。
教堂里静静的,只有灯和蜡烛给虔诚的信徒点着亮儿。小教堂地图上只写了L’église d’ èze—埃兹的教堂。
教堂对面的墓园,基本都是家族墓,最早的葬于1860年代,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墓园里面没有拍照。
山顶的露天小酒馆。
小镇的最顶上有一座“异国花园”(Jardin Exotique),遍植仙人掌。这里原来是一座城堡,后来不知被第十几号路易国王给拆毁了,后人在遗址上建了这座花园,据说很有情调,是观赏地中海风光的好去处,可惜下午花园已经关门了。
花园门口看门的喵星人,不知是不是刚才向我们张望的那一只。
埃兹小镇仿佛是阅尽了人间冷暖和人生起伏的大家闺秀,隐居在山石交叠的幽静宅邸中,只在有缘人探访时才偶露芳容。粗糙的石头墙和光滑的石板路几十年来迎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倾心体味小镇的风情万种。厚重朴实的石墙石屋非但不显得笨重呆板,反而在绿藤红花的掩映下、在地中海微风的吹拂下显得神秘而美丽。
既然是香水小镇,怎能少得了香水这个主题。小镇停车场对面的一家香水店,东西不少,但是不标价。
从小镇停车场向着摩纳哥方向走不出100米,就能看到这个Fragonard(花宫娜)香水的黄色大招牌。
山脚下的花宫娜香水店。“众所周知”的香水小镇是Grasse,但是在埃兹也有一家,据导购说是第三分厂,规模差不多。前面一排窗子是卖场,后面朝向地中海Golfe de Saint Hospice的是生产线和参观区。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埃兹小镇的停车场不大,车位紧张,对于那些苦于找不到停车位的游客来说,只要在香水店购物就可以免费在店前的停车场里停车一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店面很大,有会说各种语言的导购。
我们去的时候店里正在推这一款鸢尾花气味的香水。导购小姐给我们普及了一下香水知识,香水按照其浓度可分为四个等级:香精(Parfum)、香氛(Eau de Parfum)、淡香水(Eau de Toilette)和古龙水(Eau de Cologne)。亚洲人常用的是淡香水,而欧美人身上常有的浓烈气味是香氛的作用。
入夜,从山脚下的Hotle Arc En Ciel 回望小镇,显得有些飘渺。
恋恋不舍的离开美好的埃兹小镇,不过二十分钟的功夫,沿着M6007开到了浮华的摩纳哥。
摩纳哥虽是个独立国家,但是跟法国之间没有边检,甚至连明显的国境线。这个只有2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天安门广场大小、还不如南沙永暑岛面积大——的世界第二小国,却凭借着银行业、旅游业和博彩业成为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一路上豪车、游艇目不暇接。
“天幕杀机”号?
蒙特卡洛赌场,囊中羞涩的我们还是没敢进去。
本次旅程真的跟《捉贼记》有缘,这部电影的主要取景地嘎纳、尼斯、埃兹和摩纳哥我们都去过了。这个镜头里凯利和格兰特开车躲避密探追踪来到摩纳哥,背景里能看到赌场和王宫和摩纳哥湾,那时候Port Hercule里还都是些小游艇。
在前一个镜头中有一个凯利开车在沿海公路(现在是从尼斯到摩纳哥的D6007,去埃兹也走这条路)躲避路上一只母鸡的画面,据说后来她出车祸去世就在那个路段。
在摩纳哥到处都能够感受到那一段轰动世界并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
去王宫路上的“先帝”雷尼埃三世的塑像。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德·菲内斯在摩纳哥(《警察结婚记(Le gendarme se marie)》)。
王宫入口处树立着摩纳哥太祖弗朗索瓦·格里马尔迪的雕像,仿佛《冰火》中的一个角色。
亲王宫外扛枪巡逻的卫兵。
从王宫的角度看摩纳哥湾,大大小小的游艇,当真是富贵逼人。
2016年的摩纳哥站于5月26日至29日举行,我们到的时候正在拆除街边的临时看台。
著名的F1大奖赛摩纳哥站,蒙特卡洛赛道,路窄弯急,超车困难。
比赛的发车点。即使买不到看台票,也可以找一家临街的酒店房间,居高临下看比赛。据说F1比赛期间摩纳哥的房价会暴涨。
比赛时各车队的维修区。
要离开摩纳哥了,先加点油。左边黄色和橙色的加油枪是柴油,右面绿色的才是汽油,千万不能加错。“95号”汽油在摩纳哥是1.39欧一升,不算便宜。后来我在嘎纳加的才1.2欧一升。
离开摩纳哥,我们先去了当天的住处滨海卡涅。结果旅店下午四点才开门,我俩决定去嘎纳看看。从摩纳哥到嘎纳,最快的方式是走高速。从D6007上A8,要经过一段A500,这段路是单独收费的。由于是开山隧道,短短四五公里的路就收费5欧元。
从滨海卡涅走A8,不到三十分钟就来到了小城嘎纳。在中国人心目中,这座人口还没有中国一个县城多的城市就是电影节的代表。《活着》、《霸王别姬》这种几十年不遇的华语电影能够在嘎纳夺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电影节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影节宫位于游艇区和海滩之间,今年的电影节从5月11号持续到22号,我们到的时候已经结束了。
连接A8与嘎纳主城的道路Boulevard Carnot设计比较独特,路中间略高出平面的是专供出租车和公交车行驶的,私家车只能走两边剩余的很窄的车道。即使没有公交车,也很少见到私家车跑这条专用道。
在城市风格上,嘎纳与邻近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区别不大,狭窄的街道、林立的楼房以及沿街的棕榈树,只是规模比尼斯要小一些。停泊游艇的码头就在市中心,与摩纳哥相比又欠缺一点气势。
影节宫前大街上骑马的警察,不知道马在大街上大便算不算违章。
电影宫的大铁门镂空图案都是棕榈叶的样子。
影节宫外观,实在当不得这个“宫”字。
影节宫正在举行的是MIDEM(国际音乐博览会或者音乐产业大会,法文Marché International du Disque et de l'Edition Musical的缩写),往年这个博览会在2月份举行,从去年开始挪到了每年的6月初。
国际音乐行业的主流我们是跟不上的,更让我们不习惯的是影节宫的规模,从外表看连我朝一个普通的购物中心都比不上。如果不是特意去找,还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电影院。
终于在影节宫下面的便道上找到了所谓的“星光大道”。手印只有300多个,真的很不起眼,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王家卫大导演的手印。“不起眼”这也是我对嘎纳这座小城的印象。加之在香奈儿专卖店的不愉快经历,使得我俩连晚饭都没吃就匆匆离开了这里。
尼斯周边的地中海沿岸,排布着许多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如Villefranche-sur-Mer、Villeneuve-Loubet、Cagnes-sur-Mer、Beaulieu-sur-Mer等等,这些小镇基本都是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准备的,很多平日见不着太阳的北欧、西欧人夏天就喜欢来这里住上几个月。这些“卫星镇”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即使是在蔚蓝海岸的旅游旺季,房价也至少比尼斯要便宜五分之一以上。对拥挤喧闹的大城市感到厌倦的朋友们也可以考虑住在卫星镇里,经济实惠,交通方便,距离机场开车只要五分钟,还没有堵车的烦恼。
在南法的最后一晚,我们选择在距离尼斯只有11公里的滨海卡涅(Cagnes-sur-Mer)的奥立弗酒店住宿。酒店就坐落在地中海边,跨过Promenade de la Plage(盎格鲁大道瓦河以西的部分就叫布拉格大道)就是地中海,安静闲适,全无大城市的喧嚣浮华。
卡涅除了海边的酒店和咖啡馆以外,还有位于上卡涅的格里马尔迪城堡和雷诺阿博物馆以及多彩的渔港区。时间所限这些地方我们都没有去成。
酒店出门不到三十米,就是地中海。
布拉格大道远没有盎格鲁大道那么熙熙攘攘。
跟尼斯一模一样的鹅卵石海滩。
酒店周边都是这样的邻家小院,只有靠大街的地方才是旅馆。
把车停在酒店院子里的柠檬树下,此处应有一首《Lemon Tree》。
还车前最后一次加油,我的招行visa卡在加油机上不能用,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一家人工的加油站。不过去尼斯机场还车的朋友们不用担心,机场入口处有一家很大的人工加油站,还车时不满油的可以去加一点。
机场指示牌也是蛮浪漫的,kiss and fly。
尼斯蔚蓝海岸机场Easyjet家的值机柜台,老外坐这家航空公司飞机的人很多,排队托运时间比较长。坐这家飞机的小伙伴最好把提前量打足。
廉价航空对手提行李检查很严,这一大家子就被拦下了,八个人的东西要被强塞进两个小手提箱里,也不知这家人最后有没有顺利登机。
来到永恒之城罗马,终于摆脱了法国阴雨连绵的天气。从罗马的达芬奇机场到市区,坐大巴车是很实惠的。在航站楼出口就能看到买票的窗口,一共有三家,价格和路线基本差不多,我们挑选了排队人最多的那一家。
机场出站口买汽车票的窗口,都到特米尼火车站。
放下行李,第一站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斗兽场。
斗兽场内部远没有外面看起来雄伟巍峨,因此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即使是斗兽场这样雄伟的建筑,依然逃脱不掉被荒废遗弃的命运,很难想象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黑暗的时光里斗兽场是怎样度过这段时光的。
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帕拉丁山遗址内的提图斯凯旋门。
帕拉丁山遗址,这里是罗马皇宫的原址,当年是罗马的政治中心。
遗址就在斗兽场旁边,好像有通票。地方太大了,没力气逛。遗址内几乎每一处断壁都能讲出一大段故事,如果对古罗马历史感兴趣,在这里泡上一天都没问题。
帝国广场大道上的凯撒像。
随处可见的古建筑。
下一站是真理之口。去真理之口的路上遇到了马切罗剧场。
看真理之口的科斯美汀圣母教堂,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在五点关门前。
这个大井盖因为《罗马假日》而走红,从斗兽场走过来要二十多分钟。
夕阳下的台伯岛(Isola Tiberina)。
威尼斯广场上的祖国祭坛(Altare della Patria)和后面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蛋糕一样的祭坛上方骑马的雕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的国王埃曼纽尔二世。廊柱两侧上方各有一尊驷马拉车的胜利女神像。
祭坛西侧象征亚得里亚海的喷泉,对面还有一座,象征的是第勒尼安海。
祭坛对面的威尼斯广场。左侧的威尼斯宫,中间有围挡的是米夏利大厦,右边是威尼斯保险总公司大楼。中间那条路是科尔索大街。
威尼斯广场东侧的奥列里乌斯圆柱,柱子下面是圆柱广场。
圣母大殿(Basilica Papale di Santa Maria Maggiore),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圣母命名的教堂。
罗马城“母狼乳婴”的传说。
位于民族街上的展览宫(Palazzo delle Esposizioni)。
特米尼火车站附近的共和国广场和纳亚蒂仙女喷泉(Fontana delle Naiadi)。《罗马假日》里派克和赫本第一次相遇就在这里。
共和国广场上的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外观古旧,但据说里面非常好看。
西班牙阶梯关门维修,我们扑了个空。失望的游客们在西班牙广场前贝尼尼设计的小舟喷泉处徘徊不去。
不愿散去的游人。台阶对面是西班牙大使馆,周边有许多英式咖啡馆和奢侈品店,当年巴尔扎克、司汤达等文豪曾在这附近居住过。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由奥古斯都的女婿阿格里帕初建,经火灾后由哈德良皇帝重修。原先供奉希腊诸神,后来变成了天主教教堂,拉斐尔和数位意大利国王均葬于此。柱顶的铭文意思是“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
万神殿的穹顶和直径九米的大洞。有专家还曾经详细论证过顶上的大洞在夏天的时候不会漏雨,让人脑洞顿开。
特雷维(Trevi)喷泉,是罗马市内3000多座喷泉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喷泉采用的是罗马凯旋门样式,中间的神像是海神尼普顿,左右两侧各有一位女神陪伴,分别象征安宁和富饶。四匹马蹄下的乱石象征着波涛。柱顶的四位女神象征四季。
排队扔硬币的游客。许愿池扔硬币的讲究是:一枚硬币代表此生会再回罗马;两枚硬币代表会与喜爱的人结合;三枚硬币则能令讨厌的人离开。
许愿池底满是各国的硬币,据说每天都有数百欧元的硬币被投进去。这些硬币将会被一家公司打捞上来捐给一家慈善机构。我们也按照规矩右手从左肩向后抛进去两个一欧分硬币。
万神殿旁边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上的四河喷泉,四河分别是代表四大洲的多瑙河、尼罗河、恒河和拉普拉塔河。喷泉后面是圣埃格尼丝教堂(Sant’Angese in Agone)。这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游客和小贩,同时也是扒手最活跃的地方。
台伯河、圣天使桥与圣天使堡。
罗马遍地都是冰激凌店,这家很出名,不过没进去。
逛了一天的我们也搜着大众点评来到离住处不远的这家Fassi 1880(地址:Via Principe Eugenio 65),看名字就知道这家是百年老店,许多游客也是慕名而来。该店自称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冰激凌店,进去一尝,果然名不虚传。
冰激凌有三十多种口味,可以任意拼搭。店里的售货员都有一手功夫,能在小杯里把各种口味冰激凌码得老高。
我手里这个三欧元的小杯,拼了四种口味。
Fassi家的冰激凌,各个都是良心价,比国内某些牌子有良心多了。一杯很大的冰激凌,可以拼四种口味,只要3欧元。
甜品店开到这么规模,也算是行行出状元了。
出发之前,就已经打听明白教皇会在周日正午12点出现在圣彼得广场上,而根据形成我们去罗马是周六到周一走,刚好有机会看教皇,因此在罗马的第二天去梵蒂冈就变成了重头戏。
离开万神殿,越过台伯河上的埃曼纽尔二世桥,走上协和大道,尽头就是梵蒂冈城国。
圣伯多禄广场上翘首等待教皇出现的人群。窗台上挂着毛毯,意味着当天教皇就在梵蒂冈。之前有游记说教皇会在那个窗口向信众们发表演说,不过这次是在教堂门前的平台上,两侧各有两个大屏幕直播。
演说了十五分钟左右,当然我们也听不懂说的啥,终于盼到了教皇本尊站在吉普车后座上绕场一周。现年八十岁的教皇方济各是第266任罗马天主教教皇,阿根廷人,于2013年继位。他也是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位出生在南美洲的教皇。
教皇所到之处信众一片欢呼,连我这个不信教者也有点小激动。
看完教皇来块意大利批萨解馋。
大教堂的正面,这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座天主教教堂,最早是公元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为纪念圣伯多禄所建,后代多有修葺。
广场上的喷泉。据说广场也是那个贝尼尼设计的,可以容纳50万人。
下午排队进教堂,不得不在烈日下的廊柱前等待两个小时过安检。梵蒂冈的保安同样效率低下。
教堂里的每一尊雕像都有一段故事。
衣着复古的瑞士雇佣军。梵蒂冈使用瑞士雇佣军已经有600年历史了,不过这套文艺复兴味儿十足军服却是上个世纪初设计的。
周末能看到教皇的代价就是梵蒂冈博物馆 不 开 门。
离开呆了三天的罗马,在伏林航空女机长刚猛的着陆技术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蜜月胜地——圣托里尼。
第一次了解圣岛,是通过《牛仔裤的夏天》这部少女电影,无穷无尽的蓝、白色仿佛就是热情奔放、无忧无虑的爱琴海情调的象征。
一到希腊,当地人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当地时间三点钟飞机就降落了,但是等行李就等了一个半小时,期间不是传送带不转就是到达大厅停电,让前后两个航班的旅客一脸的黑线。
爱琴海的大太阳毫无保留的倾泻在小岛干燥的表面上,而扛着沉重的行李在这样的天气下走上二百级台阶更是加重了我们的中暑症状,我几乎虚脱在了旅店的台阶上。
我们住的房间,也是圆顶式的,最让我们欢喜的是角落里那个小冰箱。在外面晒了一整天的大太阳,回到房间喝上一口冰镇的矿泉水,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旅店门前经过的骑驴希腊老爷爷,跟《牛仔裤的夏天》中一模一样。
论自然资源,圣岛可谓贫瘠。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大地震使得岛屿中央塌陷,形成了现在锡拉岛月牙的形状和中心的海湾。圣岛人民独辟蹊径,在一片火山石的峭壁上开发出了一排排、一层层、一座座造型别致、色彩独特的建筑,在全世界极具辨识度的碧海蓝天、白墙蓝顶的爱琴海风格,加上希腊人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性格,造就了度假天堂、蜜月胜地的美名。
夕阳下别样的圣岛首府费拉,阳光下的白墙白顶都堵上了一层金色。
爱琴海的日落。夕阳坠入海平面的瞬间,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欢呼声。
晚霞、归舟,带来了爱琴海的第一个夜晚。
华灯初上,Fira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酒店旁的台阶走下去就是著名的蓝顶教堂。
热闹的Fira镇中心步行街,大部分餐馆集中在这里。
第二天一早,继续开启暴走之旅,沿着悬崖步行道向北进发。这是下到港口去的缆车。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骑驴下去的台阶和缆车索道。
码头上等待客人的帆船。
途中远眺伊散布在悬崖上的莫洛维里(Imerovigli)小镇。
有时也很羡慕老外的悠闲自得,早上十点了才刚刚起床吃早饭,或者就是这么躺着晒太阳。
虽然很多的酒店都无法进入,但是由于步行道高差的原因,得以一窥其内。
随手一拍就有明信片的感觉。
满眼的蓝白二色。
某家酒店的无边泳池。
一路顺着步行道晒到Firostefani小镇,拍到了“屋顶上的船”标准照。这条船跟蓝顶教堂距离很近,往前走上五十米,右转上台阶就能看到教堂了。
不知为啥,圣岛人喜欢把旧船扔在房顶上。
房顶上除了船还有驴子。
终于拍到了蓝顶教堂的标准照。教堂本名叫圣玛利亚教堂,其实像这样的蓝顶小教堂在岛上起码也有四五十处,但是由于上过《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缘故,人气格外的高。到了现场才知道教堂的标准照也不是随时都能拍到的,由于海湾内常有大型邮轮停泊,所以只有赶巧海里没有船的时候才行。
逛了一上午,在大太阳底下实在扛不住了,在费拉的这家店里租了一辆小车,租金55欧/24小时,第二天下午在机场自助还车(就是把钥匙扔在车里,把车扔在机场的停车场上走人)。我俩计划午觉以后去岛中心逛逛,下午去Oia。
为希腊烤肉点三十二个赞,真正的经济实惠。尤其是Pitta,让消耗了一上午的我们十分满足。
没有什么比一顿希腊烤肉更能缓解疲劳了。
在来一小瓶冰镇的当地酒,迷迷糊糊正好睡个午觉。
车是斯柯达的CITYGO(城市狗?),排量虽然不大,好在是自动档,不然在圣岛落差颇大的道路上开手动档心里还是没底。车是新的,不过左前方被上一拨客人蹭了一大块,把租车行的希腊大姐心疼的不得了。
有了车,能去的地方就多了。位于岛子最南端阿克罗蒂里角的希腊海军灯塔。
位于最高峰上、建于1711年的教堂。
圣岛月牙形的最南端回望,可以看到海湾中间的火山岛和最远处的Oia。
位于岛子南部的红海滩。这里的石头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土黄色,是一种红黑色,应该是含铁量比较高的。
红海滩旁做版雕的手艺人,雕刻的内容看起来是圣岛的地图。
“白沙滩”,有点名不副实。
从最高峰的峰顶眺望机场,看得出圣岛的土地是很贫瘠的。
在Oia,蓝顶小屋仍然很常见。
夕阳下的Oia。
传说中的Oia最佳观日落地点,很多人下午三点就来这里等着,可惜临到日落时分,天空中突然飘来厚厚的云层,什么也看不到了。
执着的人们,可惜天公不作美。
东正教的教堂貌似比天主教的装饰更加繁复。
云层遮住了日落,在东北部的Baxedes海滩拍一张背影。
为了看日出,我们第二天五点半就爬起来开车来到岛子东部的Kamari海滩。这里同样没有沙滩,只有炉灰渣一样的乱石。
五点半从雅典飞来的那趟航班正在降落。爱琴海航空的机票偏贵,很多游客为了能买低价的机票,不得不赶早坐这趟航班来圣岛。
这回天气很给力,不枉我们起早贪黑的跑到东部来看日出。
看日出顺带拍到归航的阿帕奇两只。
虽然Kamari海滩早上冷冷清清,但是这里却以夜生活丰富而闻名。看沿街的铺面就知道晚上会热闹非凡。
飞往雅典的班机上,回望一眼童话般的圣托里尼。
总结一下,如果不是重度写真爱好者的话,圣岛用两个整天游览就足够了,一是岛子不大,二是很多景点相似度很高,新来乍到很兴奋,看久了就疲劳了。如果有坐船出海的打算,最多再匀出半天来。打算在圣岛呆一周的朋友们要做好在酒店发呆的计划。
由于悲催的没有买到第二天早上飞回巴黎的票,我们只能在头一天晚上赶回戴高乐机场,因此满打满算在雅典游览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
从圣岛飞雅典只要四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从机场搭乘X96公交车来到雅典市区,入驻普拉卡区的一家民居。这里距离卫城步行十分钟距离,室内布置简单,跟国内的小套二很像。
普拉卡区历史悠久,街道狭窄,基本都是单行线。
雅典的唯一一顿晚饭,普拉卡区小店里的一盘烤肉让我俩大饱口福。
住处天台上看月光下的卫城。
白天从天台上看卫城山,这一带民居普遍不高,且大多带有天台。
向卫城出发,普拉卡区的小巷也有鲜花点缀。
路上的风景——远处的赫淮斯托斯神庙。
我们从卫城的西门进入,门票已经上涨到20欧元,是行程中最贵的一张。一进山门就看到建于罗马时代的阿迪库斯音乐厅(Odeon of Herodes Atticus)。这个小剧场现在仍在使用,可以看到乐池中的演出设备。
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Acropolis)位于卫城山顶,海拔150米,山顶的面积并不大,被各种神庙废墟所占据。上到卫城的台阶都是这种石头制成的,特别光滑,很容易跌倒。
山门正面,还有扛枪的士兵巡逻。
作为二十年的圣斗士迷,来到卫城怎么不联想到“为了大地上的爱和正义”。圣斗士里雅典娜带着青铜五小强来圣域砸教皇场子那一段,车田正美完整的复原了卫城山门。
卫城山门。
赶早去卫城的好处就是太阳不毒,人不多。虽然对古希腊的历史了解不深,但是看到满眼的断壁残垣,还是感到三千年的时光流淌而去,当年怀着对雅典娜女神的崇敬和景仰参与设计和修建卫城的雅典人早已化为灰烬。卫城的命运就像希腊的国运一般起起伏伏。希腊从公元前的早慧到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从复国再到如今的欧盟老赖,也许再过一千年,时间会洗掉这所有的一切,只剩下石基石柱无声的诉说历史的过往。
山门前的胜利女神殿(Temple of Athena Nike),有点不起眼。
卫城的主角——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的修缮工作从1975年就开始了,由于工程坚持修缮的可逆性以及优先使用原来的构件,因此未来几十年神庙仍会处于修缮当中。
伊瑞克提翁(Erechtheion)神庙著名的人像廊柱,六个少女形象的廊柱中五个是原来的,一个是复制品。
圣斗士开头的伊瑞克提翁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波塞冬神室。
奥古斯都神庙遗址。
每块大石头上都有编号。
站在卫城山上远眺狼山。
山下的狄俄倪索斯剧场。
这里很像星矢赢得天马圣衣的那个竞技场(其真正原型是德尔菲神庙)。
外墙也在断断续续的修缮中。
屹立于雅典闹市街头的哈德良拱门,为纪念罗马的哈德良皇帝来雅典捐款建神庙而建,透过拱门还能看到卫城山一角。当年拱门是雅典新旧市区的分界线,卫城一侧是老城区,宙斯神庙一侧就是当时的新城区。
宙斯神庙遗址,原本神庙有104根石柱,现在只剩13根。
距离宙斯神庙不远的帕纳辛纳科斯体育场,首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
国家花园里的日晷。
来到宪法广场,正好赶上议会大厦前无名战士纪念碑的警卫每个整点的换岗仪式。这个换岗仪式算得上雅典街头一景,卫兵们衣着华丽,表情严肃,动作夸张。那种高抬腿重落地的太空步动作看得出是久经习练的,因为有长官在旁边监视,士兵们的动作一丝不苟,一边围观的各国吃瓜群众争相看个稀罕。据说周日中午十一点还有更隆重的仪式,连军乐队都出场了,可惜日期不合,没有赶上。
换岗已毕,Kathleen趁机与严肃的卫兵合了个影。士兵只能看,不能摸。
九十度高抬腿的换岗士兵。每天重复的仪式,倒是广场上的鸽子见怪不怪了。一小时一换班,光仪式就占用了十五分钟,看来形式大于内容啊。
正值端午节,临走前在宪法广场附近再来一顿中餐解馋。
雅典对于我俩而言,只是旅途中的匆匆一瞥。这个古老的城市在坊间虽有各种负面消息,但至少雅典人是好客的。九月份上映的《谍影重重5》里面有宪法广场骚乱的大段镜头,但是在我们看来那里也只是游人们聚集的一角而已。
回巴黎的飞机上,巧遇前皇马球员卡伦布。这么多年了发型还是没有变。
再次回到巴黎,感觉机场的安保严格了很多,毕竟第二天就是欧洲杯的开幕式了,很遗憾错过这场盛会。
由于二度回到巴黎只住一晚,且第二天中午就要赶回机场,这个时间其实很尴尬,进市区吧,时间来不及,在机场晃荡吧,又有点浪费,因此选择了戴高乐机场西侧不远处的一座小镇的旅馆,也算是返程前的最后一处景点吧。
小镇名字是Roissy-en-France,Booking上翻译成“弗朗斯地区鲁瓦西”,有点牵强。不过当地人把戴高乐机场一带称作“roissy pole”,也许跟这个有关吧。
尽管大部分人来到小镇是为了在机场转机,但这里仍算是宁静平和的巴黎远郊小镇,不失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从小镇住所提供的本地旅游路线图来看,戴高乐机场位于右上角(东北部),越过中间的高速公路A1,是一排经济型酒店,像Mercure、Novotel、Bestwestern等等,比机场内部的那几个要稍微便宜一些。再往里走才是鲁瓦西村。
鲁瓦西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戴高乐机场兴建之前只不过是巴黎北部法兰西平原上一个只有1000多人的小村落,以农耕为主。1974年戴高乐机场投入运营,这个村庄的主业也从农业转变成仓储、物流和住宿。
根据房东发来的信息,从戴高乐机场到小镇有三种到达方式:1、出租车,25欧元左右;2、坐公交车,2.5欧元一个人;3、乘坐当地旅馆的摆渡车,免费。出租车太贵,当然不能选择;公交车(5011路)八点就收车了,我们晚到,赶不上。最后就只剩下蹭村里其他旅馆的摆渡车了。
乘坐摆渡车的地方在2F航站楼的5楼,要从坐火车的地方乘电梯上到顶层。出了电梯间有好几条近郊旅馆的摆渡车线路比如粉线、黑线、金线等,金线和黑线都是可以坐到鲁瓦西村的,而且不查票。对于不想打车的小伙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oissy Chambers旅店,这家店网上评价不错,价格不贵设施还很齐全。
有一个可爱的小院子。
旅馆提供的法式早餐。
小镇也有自己的历史。
镇中心的Tournelles公园。
玛丽公园里着陆的协和式飞机雕像。
一个寻常的小镇也是繁花似锦。
巴黎晴朗的天气下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供我们挥霍,没想到这样一个临时落脚点却成了这次蜜月旅行中我俩最深度游玩的地方。
从小镇回机场的公交车下车点,跟T3航站楼买去巴黎市区火车票的地方在一起。
门外的公交车站。
后记
鲁瓦西悠闲的一上午,总算弥补了我们对于巴黎的不满,在踏上归途之前还能享受一番自由自在的时光。
回想本次旅程,既有惊喜,也有遗憾。在巴黎很遗憾的错过了铁塔和游船,在卢浮宫更是挂一漏万、走马观花的看了大半天,不过南法几个小镇的精致与美好多少能弥补一下错过薰衣草盛开的缺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又是幸运的,刚离开巴黎没几天塞纳河上游发大水,巴黎部分城区被淹,卢浮宫也临时关闭了。这次巴黎的洪水据说是自191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还有媒体拿两次洪灾的照片做比较。再后来我们去过的尼斯盎格鲁大道又发生了不幸的国庆日恐怖袭击,导致多人丧生。甚至我们一开始的Plan B土耳其也发生了军事政变,许多游客滞留在伊斯坦布尔.
本次的行程安排和路线,刚好跟许多重要体育赛事相重合,比如欧冠决赛(5月28日)、F1摩纳哥站(5月29日)、NBA总决赛、美洲杯赛、欧洲杯赛揭幕战(6月10日法国对阵罗马尼亚)。除了参观了一下法兰西大球场和尼斯的安联-里维埃拉球场以外,在从雅典回巴黎的航班上还巧遇了前皇马球员卡伦布。
十四天时间行走五个国家,其实时间根本是不够的,单单一个法国没有一个月的时间都很难细细的品味。
一路上收集的16张明信片,是带给远在深圳的哥们的。
一段旅程的结束就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尽管没能在欧洲怀上蜜月宝宝,但刚刚回到国内没多久Kathleen就如愿以偿的怀孕了。正因如此我们的下一段旅行估计要三五年以后才能够开始,但是我俩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默契,那就是生命不息,旅行不止。
再见法兰西。下一站:美利坚。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