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张让您汹涌澎湃的【在冬雨中感受台湾风光】用事实说服您
这两天真的闲来无事啊,俺就发一发去年的旅行吧。您看后绝对不会后悔,也不用再去【台湾】了,,您要不相信,请您看完再发表意见,好吗?俺把帖子分成了19个部分,又各有各的小节。好累的,俺先声明:图片百分之百原创,如有质疑,您去任何一个网站可以查阅。欢迎您的监督。俺自己感觉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好贴】
在下面俺会好好介绍详情,上图,加详解:
这个愿望一直到2013年12月中旬才实现,但季节好象晚了点,到台湾以后才知道那里的气温并不太低,比我们这里约高20度左右,但是,台湾的冬季是个多雨的季节,在台湾转了8天,就下了8天雨,一天也没有见到太阳,所以回来以后,见到太阳格外亲切。哈哈,闲话少说还是发片汇报为上。先发一组日月潭。
下面几张是在台湾观看最少的民族—邵族时拍的,大约只有268人,旅游部门为了照顾他们,游客必须到她们那里观光,靠推销土特产为收入来源。
下面接着发第二组风光片《日月潭文武庙》:
到日月潭旅游,除了湖光山色之外,文武庙是不可以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来到文武庙,除了参拜之外,更可以从文武庙远眺日月潭,欣赏日月潭不同的美景。
文武庙位於日月潭北边山腰处,其由来与日月潭兴建史有关。1932年日月潭建坝储水后,当时潭畔水社村水社巷有龙凤宫,北吉巷有益化堂两庙,有鉴於潭水过高将漫淹二庙,因此在地方人士奔走协议之下,在1934年於现址将两庙台一,即为文武庙的前身,到了1969年文武庙重建,以「北朝式」格式建筑,这也就是今天文武庙所见之辉宏建筑格局。
文武庙依山势而筑,庄严雄伟,建筑金碧辉煌,香火也十分鼎盛。从环湖公路踏进文武庙墨绿色大理石牌坊,牌坊正面刻著「文武庙」,左右分题「崇文」、「重武」,两边梁柱有前台湾省政府***黄杰先生题书对联一幅「道贯古今德参造化」、「惠昭日月义薄云天」,经过牌楼,拾阶而上,来到文武庙的广场,一对枣红色巨型狮子抱球呼应,格外醒目,从广场就以远眺日月潭景,视野壮阔,令人心旷神怡。
晚上下塌南投大饭店时,已经晚上8点多,一天的游览活动差不多12个小时,再无精力观看南投县的夜境,洗完澡,然后整理一天图片,把两个SD卡拷贝到笔记本,然后给相机电池充电,再上了一会互联网。台湾电视已无心观看,抓紧时间睡觉,第二天6.30点吃饭,7.30点出发。至此南投县城的印象还是一片空白,为了留下一点印象,早上5点多起床,抓起相机悄悄爬到楼顶,想拍几张照片留念,到楼顶才发现还有一个小佛堂。里面香烟缭绕,佛乐悠扬,隐隐看到有一个老太太在里屋,吓的我不敢吭声,怕惊扰了人家,悄悄在楼上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溜之大吉。其余几张是在楼下附近转悠拍的,饭店对面是南投县政府,不管怎样,算是领略了台湾县政府的摸样。
阿里山风光片分为三部分:一是上山沿途所拍;二是海拔2600米风景区所拍;三是下山途中所拍。这次阿里山之行,属于走马观花类型,导游领着你在山上转一圈就走。好多阿里山特色的观光项目没有,比如:拍日出,民族风情游等没有。下面发第一部分。
上山以前,本想远眺一下阿里山的雄姿,可是小雨夹杂着大雾,什么都看不见,一直到盘山道,才知道开始爬山,能见度只有30多米,山坡上开着许多美丽的山花,只有到跟前才能看到一点点。山道很险,宽的地方可以错开车,遇有修路的地方,只有单行错车,大约爬到了1000米以上的时候,才爬出重雾,见到了云海。
下面发第二部分:阿里山最高3000多米,观景游览区在2600多米,在这一段可看到小火车,但是已停运。原因是哪次小火车事故造成了大陆游客的伤亡,至尽没有恢复。估计坐小火车游览,可能更有阿里山特色。
阿里山的小火车是日本人所修,是为了掠夺阿里山的资源所建。阿里山盛产一种珍贵的木材叫“KUAI木”这种木材可造出名贵的家具,在山上到处可见伐木后留下的粗大树桩。这一切显示了日本人统治台湾50年的痕迹。
下面发第三部分,下山途中拍的阿里山风光,因为山路陡峭、蜿蜒曲折,车子晃的很厉害,拍片不容易,只能采取抢拍、抓拍、盲拍的办法,不过总算是没有让阿里山的风光从眼皮底下溜走,否则,真的会很遗憾!
高雄是台湾南部最大的成市,著名的高雄港就坐落在这里,除了在西子湾景区停车转了一圈之外,其余都是在游览车上浏览一下市容,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实际接触和了解这个城市的情况。经导游之口了解到:高雄是民进党的老巢,市长是陈菊。民进党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远超国民党。这个城市管理的还不错,整洁干净,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比较高。能了解到的就这一些。下面的图片是在行进的车上拍的。
说明一下,上一张和这一张图片上的玻璃金字塔是地铁出入口
墾丁国家公园风景区处在台湾的最南端,面对巴士海峡,主要有两个风景区,一个是鹅銮鼻风景区;一个是猫鼻头风景区。首先去了鹅銮鼻,当时大风夹着小雨,连走路都困难,导游为了应付公事,带着大家顶风冒雨,步行走了两公里,来到海边,除了海岸线、一个锥型水泥标志以外,什么都没有,对了,在停车场附近还看到一个灯塔,导游即没有介绍,也没有带着去看,大家都有点失望。于是,大家匆匆拍了几张纪念照,然后走人。
到了猫鼻头以后,雨停了,风也很小,当然抓紧时机很拍了一通。说老实话,猫鼻头的风光确实很美,这种美不同于内地的那种海岸美,它的海水特别的蓝,配上天边浓浓乌云,再加上没有任何建筑的原生态海岸,那种色彩浓重的美。原生态的美,会使人产生很多遐想,这种美不光用眼睛去感受,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下面发图和大家共享。
台湾东海岸是台湾风光最好的地方,遗憾的是时值冬天,乌云笼罩,冬雨绵绵,一派大陆的深秋景象。在凉凉的海风中,又平添了几份凄凉,但面对浩瀚无垠太平洋,那种壮美、博大的景象仍然震撼人心!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听着如闷雷般的海涛声,这种感受不站在大海边,是无法体会的。
第一部分,八仙洞海边看波涛。
之所以把这一部分放在前头,是因为在整个沿海观光的过程中,这是唯一的站在海边,手能真正触摸大海的一次。其他的不是隔着车窗,就是远远站在岸上,因此感受是不同的。
第二部分:花东公路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即北纬23°26′(标准为23°2628"44)纬线。这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我国现在已有6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别是台湾嘉义、台湾花莲、广东封开、广东从化、汕头、广西桂平,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花东公路沿路随拍
台湾东海岸的环太平洋公路,大致有两段,一是台东至花莲这一段。二是花莲至苏奥这一段,简称“苏花公路”。苏花公路去年10月26日曾发生旅游车坠海事故,有28人失踪,至今也没有找到。所以,这一段的行程将改乘火车。因此太平洋沿岸的观光摄影也只能靠花东公路这一段了。下面这一组片子是在行进的旅游车上拍的。
花东公路沿海所拍的片子就发到这里。这些片子都是在高速行驶的旅游车上拍的,基本属于抓拍,因为你没有时间去考虑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等你想好了,眼前的景色早已消失了,所以,看到不错的景色,举机就拍,至于好歹,拍完再说。所以成片率并不高,约三分之一可用。另外,看到这些片子,也差不多等于你坐车看了一下台湾的东海岸,因为大致的景色都收到里面来了。
?
下一组片子将
太鲁阁国家公园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台湾最早的国家公园之一,前身为日治时期成立之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1986年11月12日公告计划,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处。位于台湾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市、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
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崖壁峭立,景致清幽,“太鲁阁幽峡”因而名列台湾八景之一。另外,园内的高山地带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孑遗生物,如山椒鱼等。
太鲁阁国家公园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横公路太鲁阁到天祥的立雾溪河谷,两岸皆由大理石岩层构成,所以有大理石峡谷的称谓。国家公园内的游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横公路东段沿线,如长春祠、太鲁阁峡谷、九曲洞、天祥,另外还有鬼斧神工的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风景据点。
这次坐大巴进太鲁阁大峡谷,有些不尽人意,首先,小景点不停车,只能在车上瞄一眼,站起来拍照,导游不干,说是不安全,车子
一会儿钻山洞,一会儿贴着崖壁飞驰而过,由于离景物太近,在车上拍的片子,大部分都糊了。以下这些片子都?是停车以后拍的。 ? 鲁阁”,那是台湾最美的地方之一。? 花莲县扫街 花莲县地处台湾东部,面积46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5. 3万人(2001年底), 为台湾各县市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下设1市(花莲市)2镇(凤林镇与玉里镇)与10个乡(秀林乡、新城乡、吉安乡、寿丰乡、万荣乡、光复乡、丰滨乡、瑞穗乡、卓溪乡、富里乡)。县治设在花莲市。 花莲县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交通不便。矿产较为丰富,尤以矿石闻名遐迩,盛产大理石。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台湾观光旅游胜地 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位于新北市***区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最著名的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让全长1700米的海岬,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再加上周围丰富的海洋生态、渔村风情等多元地貌,让野柳成为深具教育、观光与游憩功能的著名旅游景点。 根据我个人的观点,野柳地质公园是是台湾最漂亮的风景区之一,非常值得一看。 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台湾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台北101大楼 台北101是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和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楼,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台北101的89楼为室内观景台、91楼为室外观景台。观景台售票处、电梯入口设在5楼,共有2部电梯可直达观景台,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快速的电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公尺。 台北101大楼夜间灯光选择彩虹七种颜色,每天固定一种颜色,如星期一是红色、星期二是橙色、星期三为黄色、每日落日时间开始点灯至晚上10点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即蒋介石纪念堂,位于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 21号,其旧址为日据时代台湾军山炮队与台湾步兵第一连队营地。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破土,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 中正纪念堂为一中式建筑群。包括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公园、牌楼、瞻仰大道等。两侧为剧院及音乐厅,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音乐团、音乐家、舞蹈家等到此演出。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湾去世后,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于当年6月决定兴建的。其设计者为台湾圆山大饭店的设计者杨卓成(生于1914年,卒于2006年11月26日)。 中正纪念堂在民进党执政以后,经历了一场更名的风波,民进党时期的“行政院”2007年5月9日通过《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废止案,“民进党政府教育部”10日则发布所谓“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自此,中正纪念堂暂时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名字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但台北市政府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所以,这一“去蒋化”动作随着国民党的重新执政而停止 。“行政院”于8月21日通过废止《“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并通过向立法院撤回《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废止案。这意味着,设立1年3个月的“台湾民主纪念馆”走入历史。 2009年7月20日晨,“台湾民主纪念馆”主管部门“教育部”将“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悬挂。“中正纪念堂”复名! 但是,广场前面牌楼上的“大中至正”牌匾却没有恢复,仍然是“自由广场”。从以上更名风波中,可看出台湾的政治风云变幻。 台北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早期为蒋住处,目前为台北市第一座生态公园。 士林官邸内现只保留私人别墅一栋,其余皆开放民众参观。包括: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兰亭与喷泉,及作礼拜的凯歌堂。 国民党政府迁移台湾前夕,由当时的省陈亲自勘选总统官邸地点,因此地环境清幽,三面环山,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所以选定这里作为总统官邸。 官邸从民国三十八年动工兴建,于三十九年初完工落成。来台后,先居于草山(阳明山)行馆,士林官邸落成后的1950年五月,蒋正式迁居士林官邸,直至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病逝,在官邸度过了整整26年的时光。因此,这里是蒋最具代表性的故居,并曾在此接待各国政要。由于总居住在此,士林官邸、园艺管理所及附近地区,很早就被部划入大直要塞的军事管制区内,并严禁各种新建或改建,就连改变地形、地貌的各项工程亦在管制之列。现在,除正在整修的官邸正馆尚未对外开放外,其余都可供游人参观。 前两张图为蒋的坐驾,后面的为花 台湾少数民族舞蹈、民俗表演 台湾少数民族,是指汉人移居台湾前最早抵达台湾定居的族群、少数民族。纵使台湾各少数民族拥有各自的起源传说,但近年来依据语言学、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推断,在17世纪汉人移民台湾之前,台湾少数民族在台湾的活动已有大约8,000年之久。 台湾少数民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台湾山区(尤其是台湾中部),并且沿著冲积平原聚集成一个个的部落。 截至2008年2月,台湾少数民族人口数为484,174人(占台湾人口数的2.1%),而大部分的当代少数民族则是居住在山区和城市当中。 大陆一般将台湾的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其实这只是一种笼统的称谓,高山族的下面还可以细分为9个民族。高山族一般是指居住在山区和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都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民族传统。而散布在西部平原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和汉族混居,其民族特色相对退化。 下面一组舞蹈就是在花莲山区少数民族表演晚会上拍的。 台湾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主要是蒋介石败退台湾时从大陆运去的,约5000多箱,90余万件原故宫文物,大约3个月换展一次。 蒋在台湾的最后归宿地:慈湖 慈湖风景区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1961年,蒋到这里视察,发现山清水秀,与溪口景致相似,于是决定设立行馆。为表达对王太夫人的怀念,将水库命名为“慈湖”,埤尾也随之更名。整个园区以步道方式串联铜像的摆放位置,慈湖风景区除了陵寝与雕塑以外,湖光山色、还有庭园造景及小桥流水,相当雅致。 慈湖为蒋生前钟爱的休闲处,故蒋过世之后,遂遗嘱厝灵柩于此。 慈湖和大溪陵寝是蒋和蒋子二人的陵寝所在地。同位于大溪镇福安里,二地相距不远。慈湖有前后两湖,其间有小溪相连,蒋以其酷似故乡浙江奉化为由,命名为慈湖。而大溪陵寝原为头寮宾馆,本是一座平淡的四合院,陵寝四周植有龙柏、梅树、山茶,气氛宁静安详,蒋经国先生的灵柩就安放在从此处。 慈湖的另一处景点是雕塑紀念公園 早期全台各處皆有許多蔣銅像,扁上台后,在台湾推行去蒋化,許多銅像大多被閒置或移除,大溪鎮公所於慈湖設立慈湖雕塑紀念公園,是全台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公園,由其他地區以捐贈的方式,將閒置的銅像搬移至此,如今已設置超過150座記念銅像,全身、半身、騎馬等各式呈現方式應有盡有,成为慈湖的一道风景线。來此可欣賞眾多雕刻家的雕刻作品,十分有趣。 另外,在台湾还听到另一种说法,即两蒋的灵柩之所以安放在慈湖,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并没有入土为安。是想有一天能运回到浙江溪口老家正式安葬。但是,两蒋过世后,台湾政界风云变幻,蒋家后人已无一人从政。灵柩迁回大陆已遥遥无期。于是蒋家后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近期选择风水宝地,将两蒋的灵柩就地安葬。以达到国人所谓“入土为安”的古训。至于后事如何,只有静观变化。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