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湖南长沙天心阁

hehe6666 马自达6
0浏览/2021-02-06 14:03
+关注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是长沙重要的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抗战期间被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
   全程手机拍照。

景区北门

景区导游图

进门右侧是熏风亭和伦鉴池。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得名熏风亭,亭下是伦鉴池,意为池水如镜。

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的日寇。

崇烈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

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过了崇烈亭,就是古城墙。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吴芮位长沙王,吴以土夯构筑长沙城墙。明洪武五年(公园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以砖石取代土夯筑墙,修整后的城墙,方圆8.8公里,设有九座城门。辛亥革命后,1923年,为了修建环形马路,拆除古城墙,仅留下天心阁这段251米的古城墙。

走在古城墙上,领略长沙古城的沧桑。

在古城墙上有售票处,游览天心阁需要购买门票。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

月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目的是布置兵力和放置炮台,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月城炮台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远程红衣大炮。

下层是近程火炮。

天心阁左右各有一个建筑,分别叫南屏和北拱。这是北拱。

这是南屏。

南屏里面是百年长沙老照片展。


这就是著名的天心阁。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据传,当时的星象学者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昔日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即是建阁的初衷。岁月流逝,天心、文昌两阁均毁,只有一块“天心”的匾额留下来,后在文昌阁遗址旁兴建一阁便称为天心阁。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现在的阁体是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登上天心阁二层,这是南屏。


天心阁展出了与长沙有关的人物和事件。








三层,北侧的北拱。

从售票处出口转下来,来到城墙下。古城墙颇为壮观。

天心阁下是“太平军魂”雕塑,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叛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被击毙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雕塑使人们仿佛重现了旗鼓雷鸣、刀枪剑檄的古战场情景。老兵愤恨不屈,女兵呼唤战友,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之凸现,向人们展示一曲农民暴动的悲壮颂歌,发人深思。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角里香 关禁闭 已屏蔽
凯美瑞
0
感谢分享
2021-02-07 07:55 回复
系统故障
发表回复
更多精彩

    加载中
    您确认要删除这条回帖吗?
    取消
    确定
    0

    此帖由于异常操作被冻结1小时,暂时无法修改,冻结期至2015/02/02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