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半途而废的第三次西藏之旅从G317到G219(更新中)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大旅行家。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关于旅行,我有一个不好的心态:出发之前盼着动身,出发没多久又想回来,回来之后又想出去。关于生活我也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兴趣爱好并不多,向来不沾酒,也不爱打牌,更不擅长与人交际,朋友自然也就没几个。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四处跑跑,而且我不太喜欢和一群人结伴,就喜欢和老婆两人,自由自在地逛。2013年,我第一次踏上前往西藏的旅途,选择的是川藏线G318。那时的路况差得很,过了通麦后,疲惫感让我萌生退意,可一想到拉萨近在咫尺,咬咬牙,还是决定坚持下去。第二次进藏,我选了滇藏线,一心想去阿里。结果在昆明圆通山上就遭遇了高反,休整一天才恢复。沿途的景点大多以前看过,新鲜感不再,只剩下审美疲劳。到拉萨后,老婆水土不服进了医院,这下子,去阿里的勇气都没了,只想赶紧回家。2024年8月,我第三次向西藏进发,计划去阿里、喀什,还打算穿越羌塘无人区,路线规划是G317、G219和G216。为此,我提前一年就开始筹备,精心制作了详细的路书,备齐了氧气罐、天幕、药品等物资。可到了江达县,我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到昌都后,连老婆也不想再往前走,没办法,只能再次折返。回顾我的第三次西藏之行,虽半途而废,但半途而废的西藏之行也别有一番风味,听我慢慢道来。
7月30日,旅程的第一天,从桃源前往汶川,全程1070公里。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七点多就抵达了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当晚住在映秀镇上的映月星栖民宿,房价97元,环境普普通通,不过老板十分热情友善。说起汶川,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那场惨烈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里氏8.0级的汶川地震爆发,震中就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当时,大半个中国乃至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震感,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就连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也感受到了震动。这场灾难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我虽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也真切地感受到房屋在剧烈摇晃。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正是为纪念这场重大灾难而建。


服务区吃饭小憩,露个脸。


到成都了有点累,让女司机开了一个小时。


到汶川映秀镇时天色尚早
7月31日,旅行的第二天。一觉睡到自然醒,我们在周边小店吃过早餐后,便开始去逛了。我在2014年10月9日曾来过一次映秀,那时纪念馆及周边规模不大,面积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周边商业几乎没有,去纪念馆参观也不用预约,人也不多。如今,纪念馆安装了闸道,需要提前预约扫码才能进场,参观的人不少,周边商业氛围浓厚,还新建了一个红色主题教育广场,整个映秀变得更加漂亮了。


2014年的大门

现在的大门多了阐道




当年灰不溜秋的小河变成了景观带


主题教育广场
映秀不大,九点多我们就逛完了,随后沿着岷江往毕棚方向前行。因为正在修高速,路上工程车很多,路况不太好。十一点左右,我们路过甘堡藏寨,虽说2014年我也进去过,但这里不要门票,停车也方便,于是我们又去逛了一圈。









2024年8月

2014年10月在寨子里照的,10年了感觉瘦了。
在藏寨里逛了两个小时,买了些零食吃,便继续出发。三四十分钟后,抵达了毕棚沟。毕棚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朴头乡梭罗沟境内,地处四姑娘山背面,是大熊猫栖息地和米亚罗的核心区域,有着“川西小瑞士”的美誉。这里海拔在2015—5922米之间,有骆驼峰、玉兔峰、狮子峰、青龙瀑布、卓玛湖、月亮湾等景点,我个人觉得和九寨沟有几分相似,只是多了雪山的点缀。门票和摆渡车一共130元,景区内从上海子到磐羊再到燕子岩两段路程可以选择乘坐电瓶车,每段单程20元,往返30元。因为这里海拔达到了3800米,初次到高原的游客,我建议直接乘车到最高点,然后慢慢往下走。








从毕棚沟出来时,天色尚早,我们便朝着马尔康方向前进。傍晚时分,到达了松岗碉楼。附近有个免费的营地,停车很方便,就在路边,还有水和厕所,于是我们决定在此过夜。松岗古碉群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建于清乾隆年间,共有三座碉楼,为石木结构,整体呈下宽上窄的台锥形。其中一座高43米的八角碉楼,历经半个多世纪,已经倾斜2.3米,还经受住了3次大地震,至今屹立不倒,堪称中国版的“比萨斜塔”。不过,由于附近有施工,工程车来来往往,有点吵闹,再加上晚上有点冷,一晚上没睡好。



天刚破晓,清晨六点的微光才刚刚洒进车窗,我和老婆就已起床,简单洗漱后,一起动手做了顿早餐,便满怀期待地朝着色达出发,准备揭开那片神秘佛国之地的面纱。我们的目的地是色达五明佛学院,听闻这里不对外国人开放,是片被信仰浸润的净土。当我们抵达时,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我:在澄澈如洗的蓝天之下,连绵的群山之间,密密麻麻的红色藏房层层叠叠,延绵数公里,仿若将世间的信仰都凝聚在了这片土地上,让人一瞬间仿佛真的踏入了佛国圣境。出发前我就知道,进入色达需要提前预约。可我这人一向自由随性,不爱做太过细致的规划,旅行向来是走到哪儿算哪儿,这次也没提前预约。不过,我在网上偶然了解到,似乎有些“野路子”能进入色达,好奇心作祟,我决定去碰碰运气。十一点多,我们终于抵达了五明佛学院的大门,门口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瞧见大门旁有个停车场,便想着先把车停好,再去周边探寻那些所谓的“野路子”。可刚要开进停车场,就被守门人拦住了,他询问我们是否有预约,得知没有后,告知我们不能进入,无奈之下,我只好把车退出来。这时,我发现路边的人行道上停着几辆车,便也跟着开上去停好。刚准备下车四处看看,一个开着霸道的小伙子凑了过来,问我要不要进去。我心里一动,这不就是我在找的“野路子”吗?我连忙询问他:“什么时候能进去?怎么进去?要多少钱?”小伙子回答得很干脆:“150 元一个人,一分都不能少,上车就走。” 我稍作犹豫,还是上了车。上车后,小伙子并没有直接出发,而是在周边绕来绕去,似乎还想多拉几个人。我心急,不停地催促,他才终于发动车子。原以为他会直接把我们载进佛学院,没想到他沿着大门右边开了大概二十分钟,在一条后山小道上停了下来。车刚停稳,一群骑摩托车的人就立刻围了上来,叫嚷着让我们坐他们的车。刹那间,我心里有点发慌,忙问送我们来的小伙子:“就只到这里吗?”小伙子点点头,说他的车只能到这儿,接下来由摩托车送我们到最高处的观景台,让我们直接把钱给骑摩托的人就行。这下我明白了,他们果然是一伙的。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和我们一样走“野路子”的人被送了过来。我们一人坐上一辆摩托车,开始了这段惊险刺激的旅程。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风驰电掣,速度快得让人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真有一种“人在前面跑,魂在后面追”的惊险感。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新奇又独特,也算是一次别样的旅行体验 ,值得尝试一番。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