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帝创纪录】突破极限——斯柯达Yeti野帝单车勇闯藏北无人区
【触摸第三极 野帝创纪录】突破极限——斯柯达Yeti野帝单车勇闯藏北无人区
文图:关山飞渡(文中部分照片由影随心动拍摄,图片上有水印显示)
线路:拉萨——当雄——纳木错——班戈——双湖——普若岗日冰川——双湖——班戈——安多——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昆仑山口——格尔木
车辆:两台斯柯达Yeti 1.8TSI DSG野驱版,其中一台单车无后援进入羌塘无人区
海拔:双湖4900余米,普若岗日冰川道路5400余米,班戈及纳木错4700余米,唐古拉山口一线平均5000余米,可可西里平均4500余米,昆仑山口4700余米。
路况:拉萨到班戈全程油路,纳木错转湖全程土路约350公里,班戈到双湖300多公里土路,路况差。双湖至普若岗日冰川是碎石+砂石土路,阶段性积雪+河流沼泽。班戈----安多-----格尔木全程油路,其中可可西里区域的油路因为冻土溶胀的原因,路面起伏多,鼓包多。
本次斯柯达Yeti穿越西藏之旅,因路线及时间跨度太长,我计划至少用4个帖子来呈现给大家,下面这几个链接是:
《磨难重重G318》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013-41049289-1.html
寻找前世今生——斯柯达Yeti西藏林芝、山南秘境游记(林芝——加查——乃东——拉萨——羊卓雍错)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013-41953771-1.html
尖峰论剑——斯柯达Yeti1.8T野驱穿越库布齐沙漠兼四驱能力测试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013-42220941-2.html
2015年5月8日,对斯柯达Yeti而言是个充满荣光的日子,一段极致的征程,却在无意中成就了一个新的纪录:斯柯达Yeti成为第一辆单车无后援进入藏北羌塘无人区的紧凑型SUV,车型为1.8TSI DSG野驱版。穿越线路平均海拔5000米——5500米。车载4人,后备箱及车顶行李箱装满旅行及拍摄设备,车辆没有出现任何故障,体现了优异的动力与稳定性,胜利完成了本次西藏穿越中最艰巨的任务。
进入无人区之前,在双湖检查站办理手续的时候,检查站的平板电视里正放着电影录像,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时,周润发、张国荣、狄龙从墙上一跃而下,顿时枪声大作。。。。。。我看着检查站那个瘦瘦的藏族小伙儿,在这寒冷而孤独的高原无人区值班,或许《英雄本色》能起到牛粪火的作用。
我又瞟了一眼窗外,一抹淡蓝色的Yeti迎着无人区的方向,静静的等待启程,那是我的座驾,一辆斯柯达Yeti 1.8TSI DSG野驱版。此时的双湖阴云密布并飘着雪花,而当地人告诉我们:无人区里面刚刚下过大雪不久,并且看了我们的车之后,他们半信半疑的说还没有这样的车进入过无人区。
哦,这个情况我还是清楚的,历来穿越无人区的车型都是那些越野能力强悍的硬派越野车,穿越无人区,在车辆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它承载了你的全部身家包括性命。我这是第三次来双湖了,第一次是2011年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第二次是作为IBE摄影师参加藏北野生动植物调查,有两天是开着一辆四个轱辘不一样大的国产皮卡单车穿越。而这回的第三次,是和我的搭档小龙驾驶一辆斯柯达Yeti进入无人区。三次进无人区的规律:都摆脱不了单车的境遇,而且排量是一次比一次小。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羌塘无人区里面的普若岗日冰川,确切的说应该叫冰原。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海拔在6000米至6800米之间,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普若岗日冰原于1999年被中美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被确认为世界上除南极、北极以外最大的冰川。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冰川。
普若岗日冰原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冰原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低处海拔5350米。这里冰川与湖泊、沙漠伴生,景观奇特。
1999年,中美科学家在西藏中部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冰川--普若岗日冰原,它被确认为世界上除南极、北极以外最大的冰川,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的新热点。冰原外围还极为罕见地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沙漠,参加科考的科学家在披露这个消息时说,“这不仅是在西藏,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处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我国境内发现冰原的事实表明,在极地附近以外的地区,也存在着规模仅次于南北极冰盖的巨大冰川。
普若岗日冰原面积422平方公里,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冰原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高处海拔6400米,最低处海拔5350米。该景区冰川、湖泊和沙漠相互伴生、三位一体。冰原周围有许多湖泊,靠冰川融水补给。由于气候影响,近来冰川融水痕迹明显,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冰塔,蔚为壮观。
小攻略:进入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要到林业公安局办审批手续,然后到双湖检查站买票(以前是到旅游局),每人300元,司机免票,但每辆车依然要交300元,等于背着抱着一边沉,真是人车合一了。
加油站及油品:早先一直是开大排量车进藏,这次开野帝1.8T,猛然感觉实在是太省油了,驾驶方式是:想怎么开怎么开,从来不吝惜油门,但每次加油的时候都要感慨还是省油好啊,省下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现如今西藏各地的加油站都是有保证的(虽然每次加油都要登记是比较麻烦),一箱油加满足以支撑到下一个加油站,野帝55升的油箱可以满足藏地自驾旅行。鉴于整个西藏都不给备用油桶加油,我的建议是,视油箱状态和路程远近,油量只要低于1/2,遇见正规的加油站就把油补满,免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冒虚汗。
按厂家的要求,斯柯达Yeti1.8TSI DSG野驱版是要使用97(95)号汽油的,但我们此次一万多公里征程,全部使用93号汽油。一方面是很多边远地区没有97号汽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也并不太信任有些地区的97号汽油,真未必就比93好的强多少。而令人欣慰的是,两台斯柯达Yeti 1.8TSI DSG野驱版也确实争气,用93号汽油完全没有问题,体现了对油品的良好适应能力。而1.4T、1.6野帝本身就可以加93号汽油,所有开这两款车的朋友有时候问我可不可以进藏,我肯定告诉你:没问题。当然你一定要在正规国营加油站加油,比如中石油、中石化。
备件与维修:出发前在北京买了4个空气滤芯做备用,每车2个。在康定又补充了一些简易补胎工具。穿越藏北荒原之前,在拉萨买了一桶备用机油。仅此而已。另外,小龙带了一个维修工具包,里面有轮胎充气泵、电瓶搭线、拖车带、兵工铲等。轮胎充气泵在后面穿越库布齐沙漠时使用了。重点说说电瓶搭线,用了两次,都是救援别的车辆。第一次是在纳木错景区,一辆城市SUV因电瓶缺电而无法启动,晚上和第二天早晨各被我们用搭线救援一次。第二次是活动结束回到北京,午夜时分,我送小龙回家,车还没停稳,两个姑娘就跑了过来,说是电瓶没电了,需要救援。看着小龙再次拿出电瓶搭线,我说:“你必须改名叫北京有线。”
动力、操控、可靠性:
先说动力:斯柯达Yeti 1.8TSI DSG野驱版驾驶乐趣之一就是动力,稍微深踩油门踏板,涡轮在2千转左右启动,动力开始随叫随到,直线加速、山道超车都很爽。最不可思议的是进入羌塘无人区后,海拔上升到5400多米,山道爬坡的时候非常轻松,半坡加速时居然还有推背感,当时车里的四个人都惊了!!!我和小龙都有10多次进藏经历,基本都是驾驶4.0排量以上的越野车,每次爬这么高海拔的山坡都觉得呼哧带喘的,而这回Yeti1.8TSI DSG野驱版的表现真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啊!除了车轻、1.8T发动机给力外,小龙分析:双离合+6档的组合也功不可没。
脑补一下双离合概念: 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Transmission) DCT有别于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系统,它基于手动变速器而又属于自动变速器,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而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使用一台离合器,当换挡时,驾驶员须踩下离合器踏板,使不同挡的齿轮做出啮合动作,而动力就在换挡期间出现间断,令输出表现有所断续。
再说操控:一万多公里下来,中途获赞最多的是野帝的操控,尤其是弯道性能,在这个级别的车里应该是顶级表现。高速时的表现也非常扎实,在恶劣路况上高速行驶,车辆的对起伏、摆动的控制也非常到位。。20多万级别的SUV也开过不少,比如说某R系品牌的某款车,操控、通过性、内部空间都很不错,但一到时速140公里,车就开始发飘了,感觉四个轱辘开始失去抓地感,心里立刻就没底了。利用中途上举升机检查野帝车况的机会,我们仔细看了野帝的底盘结构,别的不说,粗壮的A臂是铸铁的,稳定而坚固,不是一般的冲压件可比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稳定,在恶劣路面的耐冲击性也非常优异。所以要说操控,野帝绝对算是一门小钢炮,拥有同级别中出类拔萃的表现。
趣谈一则:我记得从海拔5000多米的东达山观景台下来时,两辆野帝后面跟了三辆LC200,前面两辆是藏牌,后面是一辆内地牌照。刚开始,陆巡是顶着我们开,一直想超车。后来我和小龙一合计,也别拘着了,放开了耍吧,反正是下山,比动力咱比不过LC200,比操控可就不一定了。开始的几个弯道,陆巡还是咬着的,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直至看不见了。后来下山到平路了,我们就慢慢开了。过了一会儿,两辆藏牌陆巡追上来了,开车的藏族老哥超车时使劲儿歪着头瞟我们,哈哈。BTW,我对LC200是有了解的,曾经在青藏高原穿越过接近1万公里,也曾经南北穿越过库布齐沙漠,绝对是好车啊!当然必须是4600,动力及可靠性都是能带给人极大信心的。
内部空间:长途旅行,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要求很高,我们这些野惯了的人,通常是一个人一辆车,2人一车已经算是人比较多了,4个人一车基本就是极限了,5人一车?那是搞运输的。野帝看起来不大,甚至可以归在紧凑型SUV之列,但乘坐过它的人通常会很吃惊:野帝的内部空间已经被利用到极致了!通过两次长途旅行,一次3千公里,一次1万多公里,团队里还有两个体重200斤的兄弟,一致认可野帝的内部空间,腿部空间、头部空间都很充裕。小龙说:“这车的尾部造型是方的,一看就是适合旅行的车,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车内空间。”
最后说说可靠性:首先要和大家汇报的是,一万多公里青藏高原穿越,各种气候各种路况并且一直使用93号汽油,野帝没掉过一次链子!各种高海拔烂路,野帝的发动机和底盘系统没有任何问题,最后还上演了一把单车无后援穿越无人区。然后从双湖夜穿荒原几百公里烂路到班戈,然后又一鼓作气经安多、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昆仑山口,直达格尔木,驾驶员可以轮流休息,但两台野帝可一刻都没闲着,始终在各种路况奋勇向前!我曾经说过,一部越野车的灵魂只能是它的经历,与其它任何无关。
野帝车顶那两根粗壮的行李架再次证明了硬汉品质,驮着装满装备的顶箱,表现异常牢固。另外,重点表扬野帝的小书包——备胎架,设计的非常合理,而且做工非常可靠:备胎支架用料非常厚实,而且带液压杆。各种长距离烂路之后,回到正常铺装路面,没有丝毫的松懈与异响。野帝的这个备胎支架,从设计上看,已经超过了很多专业越野车。所以我说,对于喜欢玩车且懂车的人,野帝的动力、操控、底盘、车顶行李架、备胎支架,这几个地方都足以显示野帝的制造品质。最后表扬一下,1.8T野驱的灯光也很棒!漆黑的荒原夜行,全靠它了。
车顶箱及支架:这几年长途自驾旅行,我非常喜欢使用车顶行李箱,在装备多的情况下,特别的实用。而对于野帝来说,搭配车顶行李箱使用,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美观有型,两辆野帝一直是路上的一道风景。我们使用的是哈勃(HAPRO)及ATERA顶箱及支架系统,顶箱的容积分别为420升和450升,搭配野帝很协调。
通讯设备介绍:对超长距离远征而言,通讯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在出发前决定为车队配备4部摩托罗拉XiR P8268专业手持对讲机。多年的自驾旅行、探险经历告诉我,摩托罗拉对讲机就是专业、坚固、稳定、耐用的代名词,而且科技含量极高。本次旅行中,摩托罗拉用优异的表现赢得了我们的彻底信任,信号非常稳定,语音还原度极好,电池续航能力优秀,在各种恶劣气候及路况条件下,坚固耐用,极其抗造。虽然它的很多功能还来不及使用,包括那个科技感很强的耳机,但我想P8268将是我们未来征程中最重要的伙伴。好的对讲机可以带来非常酷的使用感受!
户外装备:这次的一万多公里远征不同于纯粹的自驾探险,大部分行程属于自驾线路,只有藏北无人区带有探险性质。考虑到季节、气候、海拔、区域等因素,我们并没有携带过多的装备,只是带了一些应急备用的装备,比如Marmot高山帐、炉头+少量气罐等。户外服装方面,以我个人为例:Marmot的冲锋衣、羽绒服、软壳、皮肤风衣、魔术围巾。冲锋裤还是那条曾经和我一起穿越两大无人区的奥索卡冲锋裤,带了三条抓绒保暖裤。鞋是戈尔特斯的专业高帮登山鞋,用在艰苦环境下,比如藏北羌塘。另外在穿越库布齐沙漠的时候也要穿这双高帮靴的,作用是防沙。其余大部分时间是穿一双奥索卡的低帮户外鞋。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加载中